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3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35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188篇 |
内科学 | 80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38篇 |
综合类 | 279篇 |
预防医学 | 243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141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51篇 |
肿瘤学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及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104例,接受手术及辅助放疗同时辅助化疗(A组),与1996年6月~1999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仅接受手术和辅助放疗的51例宫颈癌患者(B组)比较,分析其预后不良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例数相差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19和0.041。A组生存率高于B组,χ2=12.543,P=0.000。结论:根据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辅助化疗与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通过制备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umannii)外膜受体oprC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方法:NCBI上查询oprC的全基因序列并以A.baumannii DNA为模板扩增oprC全长。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显示oprC抗血清效价为1∶12800;检测oprC蛋白多克隆抗体对攻毒小鼠的生存率、血液中荷菌量、多器官组织损伤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oprC多克隆抗体能够提高小鼠存活率、减少荷菌量(P<0.05),使肺组织、脾脏、肾组织损伤情况均有所缓解。结论:本研究证实oprC重组蛋白能够提高小鼠生存率,减轻病理损伤,实现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缩窄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成功率、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术后随访及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0±12.2)岁,平均透析龄(73.8±33.7)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自建立至发展为瘤样扩张时间为(51±22)个月。其中23例,术中采用导尿管作为支撑对瘤样扩张行缩窄手术,3例行瘤样扩张切除+近心端重建,2例行结扎内瘘+对侧重建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内瘘直径由术前的(3.22±0.77) cm缩小至(1.49±0.26)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86,P0.01);肱动脉血流量由术前的(2.9±0.9) L/min下降至术后(1.3±0.4) 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72,P0.01)。术后1~14 d重新使用内瘘透析。结论缩窄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47例单个脊髓炎性脱髓鞘病灶患者疾病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92例首发影像表现为单个脊髓炎性脱髓鞘病灶的患者,根据随访是否出现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多发性硬化(MS)或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转化分为转化组(n=47)与非转化组(n=4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47例转化组和45例非转化组中,疾病转化与年龄、随访过程中出现视力障碍、脊髓MRI累及节段≥3个、风湿系列异常、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抗体阳性及复发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发(OR=6.850,95%CI:2.206~21.270,P=0.001)、MRI累及节段≥3个(OR=3.968,95%CI:1.230~12.805,P=0.021)、CNS脱髓鞘抗体阳性(OR=19.983,95%CI:2.258~176.8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龄重症病房监护室(ICU)患者接受多管道管理机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8例ICU患者,按照其随意数字法分为接受多管道管理机制的研究组和采用常规管理机制的对照组。对比护理管理后,两组患者的ADL和MEWS评分、管道管理情况、braden压疮评分、NRS疼痛评分和简易急性生理功能评分,以及管理过程中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管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E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管道固定、脱出、识别和运输,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braden压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R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和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ICU患者,实施多管道管理机制,可更加全面地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预防管道不良事件,有利于降低感染和管理不良结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命力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比较两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疾病知识、饮食干预、准确运动、用药干预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信念量表评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饮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高磷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血液透析饮食认知、合理饮食行为、护理满意评分,干预前后患者血磷指标、血钙指标、钙磷乘积、生存质量各因子评分。结果:饮食组血液透析患者高磷症状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饮食组血液透析饮食认知、合理饮食行为、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磷指标、血钙指标、钙磷乘积相近(P0.05);干预后饮食组血磷指标、血钙指标、钙磷乘积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各因子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饮食组生存质量各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干预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对合理饮食的认知和依从性,有效改善血磷指标、血钙指标、钙磷乘积情况,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QFT)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对结核高流行地区(海南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结核〔包括隐性结核(LTBI)和结核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2015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时间>3个月的患者1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QFT和TST,评估其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QFT阳性和TST阳性的影响因素。观察患者3年的预后情况,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15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109例、女47例,平均年龄(54.4±16.6)岁,平均透析龄(1.9±0.4)年。MHD患者QFT阳性率为34.6%(54/156),TST阳性率为67.9%(106/156),TST与QFT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53,P=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OR=0.345,95%CI(0.144,0.828),P=0.017〕、有无卡介苗接种瘢痕〔OR=0.345,95%CI(0.144,0.828),P=0.017〕是QFT阳性的影响因素;性别〔OR=2.836,95%CI(1.120,7.177),P=0.028〕、淋巴细胞分数〔OR=3.573,95%CI(1.410,12.295),P=0.043〕是TST阳性的影响因素。37例LTBI患者中11例转为肺结核(29.7%)。本组患者3年结核患病率为42 948.7/10万。MHD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6%、69.9%,粗死亡率(CDR)为301.3/1 000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 在海南地区,男性MHD患者QFT阳性率较高;TST与QFT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无一致性。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在结核高流行地区MHD患者合并LTBI、结核病的诊断依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病史、结核易感因素、肺部影像学,排除其他感染,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需大力推进组织病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监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图可分为七种类型:生理波改变13例(13.83%);混合型3例(3.19%);局限性慢波30例(31.91%);两侧额部慢波10例(10.64%);两侧慢波25例(26.60%);广泛性慢波(6.38%);正常波7例(7.45%)。颈动脉系统病变的患者,病变部位多显示局灶性慢波和懒波。椎动脉系统病变的患者,图形呈双侧枕部弥漫性慢波发放。14例伴有发作性抽搐的患者,图形多呈局灶性阵发。高幅θ波、δ波节律与活动,1例患者额部可见棘波发放。说明脑功能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文献曾报道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炎的特点,白塞病伴发上呼吸道出血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1例白塞病伴发上呼吸道出血病人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