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背景: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临床上常见,一直以来是骨科修复领域的难题。目的:介绍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用。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和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有关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egmental bone defect,titanium mesh or titanium cage";中文检索词为"四肢或长骨,骨缺损,钛网"。排除重复性研究、非四肢长骨和Meta分析类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共检索到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无论在大动物或是小动物的实验中均取得较好的成骨效果,优于非钛网的游离植骨和大块皮质骨游离植骨;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均是可行的填充植骨材料,以自体松质骨为主的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相对较好,具有生物活性钛网较普通钛网的成骨效果更好。临床上,在四肢长骨各个部位的节段骨缺损中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骨缺损长达十余厘米的病例。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改变了以往认为大于6cm以上长段骨缺损只适宜带血运的骨移植、而不适宜无血运游离植骨的传统观点。该方法较简单、安全、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治疗长骨骨干部节段骨缺损的无血运游离植骨法。  相似文献   
62.
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复杂性手外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2~5块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复杂性手外伤的组合形式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对1989年12月~2002年12月治疗的305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2块组织组合移植214例,组合形式:足趾加皮瓣、双侧第2足趾移植、双皮瓣组合移植;3块组织组合移植75例,组合形式:双侧第2足趾加皮瓣、双皮瓣加足趾、3块皮瓣组合移植;4块组织组合移植11例,组合形式:双皮瓣加双足趾、足趾加3块皮瓣、4块皮瓣组合移植;5块组织组合移植5例,组合形式:同一血管蒂的拇甲瓣和第2足趾、对侧第2足趾、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原则:先修复拇指,拇指脱套伤采用拇趾甲皮瓣,拇指缺损用第2足趾移植;移植对侧第2足趾建立与拇指对指对捏功能;根据创面的大小用1块或2块皮瓣修复。供区皮瓣的选择,大面积用股前外侧皮瓣,小面积用上臂外侧皮瓣。结果305例722个组织,其中足趾移植351个,皮瓣移植371块。术后共14个组织坏死,其中第2足趾坏死6趾,皮瓣移植8块,其余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移植组织成活率达98.1%。251例经1~7年,平均2.6年随访。所有患者生活均能自理,再造的拇手指恢复对指对掌功能,感觉可达6~14mm,2例Ⅵ级缺损由于大鱼际肌功能丧失,再造拇指时,未固定对掌位,只有夹持功能。所有移植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2,其中有56例因皮瓣臃肿分别作切开或闭合去脂术。供区创面Ⅰ期愈合285例,Ⅱ期愈合20例,其中12例为拇甲瓣切取后供区植皮部分坏死,有2例拇趾末节坏死。8例股前外侧皮瓣创面植皮有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成活。结论根据创伤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理想的功能既取决于手术,同时也需早期各种理疗康复。组合组织移植是修复复杂性手外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12岁.因经常左下腹疼痛伴呕吐在当地医院检查,B超发现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左肾轻度积水,遂来我院诊治.体检:双肾无叩压痛,下腹无压痛,输尿管行径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略增高;尿液检查发现红细胞数和结晶数量超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7例四肢骨折共使用171枚可吸收螺钉或螺棒,除4例胫骨干骨折外,其余均是近关节松质骨骨折,平均年龄38.2岁,术后常规石膏或支具制动4~6周,然后根据螺钉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分别以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效果、晚期固定效果、局部反应和关节功能恢复四项指标评定结果.[结果]随访9~24个月,平均12个月.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效果:优良80例(优良率92.0%)、可6例、差1例.晚期固定效果:固定有效82例(有效率94.3%),固定失败5例(失败率5.7%),其中3例移位较轻,2例移位较重.局部反应:有反应者7例(发生率8.0%),其中4例较轻,3例较重.关节功能恢复:优良71例(优良率81.6%),可8例,差8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免除2次取内固定手术,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和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它的并发症少,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较可靠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部分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无严重骨质疏松和肱骨头无严重粉碎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31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设计合理,对无严重骨质疏松和肱骨头无严重粉碎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取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个月。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2周。末次随访Mayo评分86~95分,平均92.8分,其中优14例,良5例;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6~12分,平均9.7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能有效复位并支撑关节面,便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采用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01—2013-01采用钛网(6例)和线捆扎(13例)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骨折后节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5.4~7.5 cm。在双侧髂后部、髂前部或胫骨近端髓内钉进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松质骨,嵌压植于骨缺损处,用钛网或多束线捆扎包裹。线捆扎组术后用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 1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9个月;线捆扎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4.0~8.0个月,平均5.7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33)。但在胫骨干部位,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少于线捆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0,P=0.001)。至末次随访,2组修复方法治疗后其邻近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节段骨缺损的效果相似,但钛网植骨量多,术后患者可更早进行康复活动,骨愈合更快。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功能的11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性别、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方法、残留掌倾畸形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折类型、年龄、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残留桡骨短缩、残留尺偏畸形和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显著相关(P<0.05)。后者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年龄外,其余均有相关性;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腕关节功能的独立因素依次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结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为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应选择手术,尽力恢复腕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尤其是要恢复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平整和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综述有关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力性骨折分疲劳性和结构不良性两种类型,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柱重复性活动、活动量大的人群和一侧峡部崩裂患者或行腰椎手术后患者等。导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主要应力是剪切力和扭转力,其次是脊柱突然过屈或过伸。常规X线片检查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极易漏诊,需要行XCT、MRI或骨扫描确诊。根据应力性骨折不同时期MRI表现,分为应力反应期、不全骨折期、完全骨折期和假关节期四期或四型。对于无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不全型和完全型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以及青少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多数主张首选保守治疗,骨折愈合率较高;对于双侧假关节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均主张手术治疗。结论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作为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为少见,且容易漏诊,结合骨折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0.
46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伤椎同种异体骨植入术(24例)和伤椎内硫酸钙植入术(22例)治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Cobb角矫正、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异体骨植入组在术后伤椎高度的维持及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的效果,优于硫酸钙植入组( 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