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13.
ACEI药理性预适应对糖尿病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损伤,从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大体和超微结构观察损伤的程度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TZ(45 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4周后制备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模型,连续检测心电图变化,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由I/R损伤引起的心肌梗死面积并没有增加,但是HE染色和电镜下均发现糖尿病心肌损伤更为严重,肌纤维结构消失、心肌细胞膜和细胞核损伤、线粒体降解、血管淤滞、内皮损伤.结论 STZ诱导糖尿病4周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较非糖尿病大鼠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组、早期脑缺血预适应(early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ECIP)组和NDLIP组,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施1 h缺血/24 h再灌注,ECIP组于缺血前左侧颈总动脉行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NDLIP组于缺血前3 d每天左后肢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分别在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含量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的活力。结果:缺血前,与I/R组比较,ECIP组和NDLIP组血清NO浓度升高(P<0.05),ET-1/NO比值降低(P<0.05),再灌注后,与I/R组比较,ECIP组和NDLIP组梗死范围显著减小,血清ET-1降低(P<0.01),NO增加(P<0.01),ET-1/NO比值降低(P<0.05),t-PA活力升高(P<0.01),PAI-1活力降低(P<0.01)。结论:NDLIP可能是通过调整内皮细胞分泌收缩与舒张、促凝与抗凝物质的平衡,抵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保护程度与ECIP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3组。N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与I/R组比较,N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NLIP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形态学、梗死面积和心肌MMP-2、MMP-9和TIMP-1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的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LIP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心肌缺血预适应组(CIP)和LIP组。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红四氮唑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范围,IS=IA/AAR×100%;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MMP-2、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I/R组IS为(44.5±8.1)%;与I/R组比较,CIP和LIP均能明显改善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CIP使IS降低35.7%,缺血区心肌MMP-2降低42.1%,MMP-9降低43.3%,TIMP-1水平增加40.0%;LIP使IS降低42.9%,缺血区心肌MMP-2降低41.2%,MMP-9降低46.6%,TIMP-1水平增加53.8%。结论LIP不仅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而且能降低心肌细胞基质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的基因并构建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大鼠脑组织中扩增出OSCP基因,将其插入到pTA2克隆载体中,测序鉴定后亚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PCR扩增出约为700 bp的基因片段;重组克隆载体pTA2-OSCP经测序鉴定证明pTA2载体中插入了目的基因片段;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OSCP经酶切、测序鉴定证明其构建成功。结论:OSCP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这为下一步开展该基因的重组蛋白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药理性预适应作用。材料和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4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IP)组,雷米普利(RAM)药理性预适应组,雷米普利+缺血预适应(RAM+IP)组。RAM组及RAM+IP组每天用雷米普利(1mg/kg)灌胃,共4周。4周后全部大鼠行心肌30min缺血继之2h再灌注,IP组及RAM+IP组于30min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ST-段变化以及缺血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与Bax的表达,光、电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IP及RAM组均见缺血心脏ST-段抬高幅度显著降低(P〈0.05),室早出现时间推迟(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室速、室颤发生率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1),心肌细胞凋亡减轻(P〈0.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形态学观察见心肌损伤减轻;RAM+IP组可见室早持续时间缩短(P〈0.05),室速、室颤发生率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1),心肌细胞凋亡减轻(P〈0.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与IP组比较,RAM+IP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IP对患糖尿病4周的大鼠具有心脏保护效应,长期服用RAM对糖尿病心肌具有药物预适应作用,均可增强糖尿病大鼠心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但二者联用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