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计算机在住院药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系统引进至住院部中 ,给医院住院环节带来了一场革命。住院药房、临床科及住院记账处旧的管理模式将随之改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置 ,不仅给医院医疗体制的改革树立了一个典范 ,而且对今后整个医疗体系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住院部管理系统作为医院管理下的一个子系统 ,它包括临床系统、住院处系统、中西药房系统。网络功能 :医护人员、病人、病人家属发药药房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中西处理信息住院处信息临床系统1 临床系统1.1 医生系统 :信息录入、医嘱处理、病历处理、费用查询、系统管理。1.2 护士系统 :信息管理、执行医嘱…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9月MVD治疗的304例HFS的临床资料。103例(监测组)术中监测侧方扩散波(L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自由肌电图(EMG),201例(对照组)术中未使用电生理监测。术后6个月按照Cohen痉挛强度分级评估疗效;术后1周、6个月记录面瘫、耳鸣、眩晕、听力受损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103例中,95例面神经充分减压后,LSR完全消失,7例LSR波幅下降>50%,1例LSR波幅下降不明显;2例BAEP出现Ⅰ波波幅下降>50%,1例出现Ⅲ波潜伏期延长超过20%;61例术中监测到面神经EMG,其中波幅<100μV有54例,100~200μV有7例。术后6个月,监测组有效率(93.03%)与对照组(94.1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对照组面瘫(12.43%)、耳鸣(13.43%)、眩晕(20.40%)、听力受损(13.43%)发生率明显高于监测组(分别为4.85%、5.83%11.65%、4.85%;P<...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对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脑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32例经组织学确诊和化疗药敏试验的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脑动脉灌注卡氮芥(BCNU)、替尼泊甙(VM26)、长春新碱(VCR)、嘧啶亚硝脲(ACNU),同时应用甘露醇、尼膜同(NIM),观察药物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32例经多疗程化疗后,1年存活率达87.5%(28/32),2年存活率为68.7%(22/32),全部患者均无眼部症状及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结论应用超选择脑动脉化疗法治疗恶性脑肿瘤,其患者存活率较单纯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高、并发症少;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可助于化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高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大黄?虫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腹膜透析临床疗效及腹膜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行CAPD治疗的70例腹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予一体化CAPD治疗方案和厄贝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虫胶囊治疗,观察周期为180天,观察2组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及相关腹膜纤维化指...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降纤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日1剂,分2次饮服。同时给与降纤酶5个单位(1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日1次,疗程30天。结果:33例患者缓解率为45.3%,总有效率84.9%。结论:本方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隐匿性责任血管的辨认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立医院85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7例隐匿性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7例术中探查时未发现直接压迫面神经出脑干端(REZ)的责任血管,但在REZ近颅底侧发现游离状微血管随脑波动压迫REZ,我们采用了Teflon棉包绕REZ减压法,阻止血管对REZ的波动性压迫.结果 7例隐匿性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或其分支.术后6例症状立即缓解,1例发作减少,但2个月后完全缓解,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找到责任血管,特别是隐匿性责任血管,合理解除REZ的压迫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7.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创伤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A组)采用改良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冲洗引流,11例(B组)采用传统血浆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拔管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导管处理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3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术中新鲜血栓形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静脉处均可触及明显震颤,听诊可及明显血管杂音,3 d内未见血栓形成,1个月后血流量均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结论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时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维生素B1注射液对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腹膜炎全麻术后患者100例(均未使用镇痛泵)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生素C、维生素B6等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肌注,1 次/d;对照组未给予维生素B1而改用灭菌注射用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B1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青芪散小、中、大3种剂量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与迈普新治疗对照,观察其对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肝脏病理的影响.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显著降低CD8 ,提高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能提高NK细胞活性,其中中剂量组疗效与对肝组织病理学影响一样,较对照组稍优,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