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背景: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诱导犬周围神经再生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建立30mm腓总神经缺损模型,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人工神经导管进行桥接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3个月时在神经远端即可发现新生神经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神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不断增加,9个月时再生神经中可见较多发育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胫骨前肌损伤后出现逐渐萎缩,修复后6,9个月萎缩肌肉逐渐恢复。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修复大动物粗大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24.
刘为萍  刘艳  白梅  杨桂君  向杰 《华西医学》2009,(6):1515-1516
目的:研究手术室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2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用视频实时监控系统进行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数据用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而且新的教学方式获得好评。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视频实时监控系统能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5.
利用集控系统对医院中央空调机组、冷却塔和机组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使系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通过改善机组数据的监控模式,加强数据采集与信息传递;利用物联网对机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整合与优化,达到节能降耗以及加速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背景: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诱导犬周围神经再生过程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建立30 mm腓总神经缺损模型,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人工神经导管进行桥接修复。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3个月时在神经远端即可发现新生神经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神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不断增加,9个月时再生神经中可见较多发育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胫骨前肌损伤后出现逐渐萎缩,修复后6,9个月萎缩肌肉逐渐恢复。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修复大动物粗大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27.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3年4月~1997年11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癌患者1175例,其中89例为70岁以上高龄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手术治疗,占同期收治病例的7.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中,男77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6∶1。年...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ABAT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探讨。方法 利用在线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分析ABAT在肝癌与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同时在肝癌细胞株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BAT的表达;从NCBI-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ds/)下载研究号为GSE14520的芯片数据,提取其中214例肝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数据,基于ABAT基因表达的中位值分为高低表达组,分析2组与其对应的临床信息相关性及预后情况;TCGA数据库数据进行验证ABAT与肝癌的预后,体外实验初步探讨ABAT对肝癌的影响。结果 ABAT在肝癌组低表达且与AFP、TNM分期、转移相关,其总生存率较高表达组差(P<0.05)。体外实验:ABAT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0.05)。结论 ABAT在肝癌患者中呈低表达,参与肝癌的进展,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周期、细胞凋亡过程,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SSSC)多重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 2012年至2016年我科收集的15例病例,骨折根据两柱单环理论进行诊断,所有骨折均有两柱单环结构中两处以上破裂,并给予两处以上手术固定。 结果 1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erscovici肩关节量表功能评定: 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手术患者中末次随访有6例轻度疼痛(VAS评分1-3分),1例病人中度疼痛(VAS评分4-6分),1例病人重度疼痛(VAS评分7-9分)。 结论 通过手术恢复SSSC的两柱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双重稳定固定是SSSC多重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30.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在兰州军区某部防化团卫生队队长李存科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印证。李存科自1978年12月入伍以来,一直在基层从事卫生防病工作。他立足本职谋“打赢”,潜心研究野战急救装备,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曾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总部和军区表彰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基层先进科技干部”;先后15次被上级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在8年前的一次演练中,由于受交通影响,急需救治的“伤员”却无法及时运回后方“抢救”!原因是传统的救护车易受地形、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