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骨血管瘤病的X线及CT诊断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骨血管瘤是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多发者称骨血管瘤病,更为罕见,系一先天性疾病。作者发现2例。现就其X线、CT表现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文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和28岁,均以一处或两处患肢疼痛、局部肿块就医,摄片后发现均多骨、多部位发病。例1病...  相似文献   
52.
不典型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典型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髓母细胞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MRI诊断、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例髓母细胞瘤,其中8例为原发性髓母细胞瘤,4例为髓母细胞瘤转移;8例有增强MRI扫描资料,1例作颈胸椎MR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原发性髓母细胞瘤中,1例表现为两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状病灶,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4例病变居于第四脑室内;2例病变侵犯桥臂;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病变。4例髓母细胞瘤转移中,1例为上颈髓内转移;1例为颈、胸椎多发椎体转移;2例为两侧大脑半球内多发转移。结论 髓母细胞瘤的不典型表现可为两侧小脑半球多发病变,居于第四脑室内或侵犯桥臂、完全囊变等,其不典型转移方式可为骨转移、脑内或脊髓内转移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 2种扫描方法的对比 ,探讨CT薄层扫描 ,高分辨重建技术的特点 ,各类参数的使用 ,以及该技术在颅底骨折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经筛选的 2 8例脑外伤病人除进行常规CT检查外 ,又对其颅底进行薄层扫描 ,并进行高分辨重建。结果  2 8例脑外伤病人在常规CT检查时 ,只有 2 0例怀疑有颅底骨折 ( 71.4%) ,但不能确诊 ,在进行薄层扫描 ,并进行高分辨重建后 ,2 8例均可确诊为颅底骨折 ( 10 0 %)。高分辨薄层图像 ,清晰显示骨折线 ,并且每个病例有多幅图像支持诊断。结论 对疑有颅底骨折的病人 ,正确而熟练地运用CT薄层扫描 ,并进行高分辨重建 ,能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4.
55.
98例胃癌CT的影像学特点,98例为肿瘤的直接征象均见有胃壁增厚,病变处胃壁僵硬,扩张受限,典型“鼠尾征”13例,12例增强后肿瘤组织内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而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87例见软组织肿块影,并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局限性胃壁增厚11例,伴有溃疡41例,胃腔狭窄9例;肿瘤侵犯领近组织主要是胰周脂肪而使脂肪间隙消失和侵及肝脾;脏器转移以胰腺和肝脏占多数;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胃周围和后腹膜淋巴结。CT对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和预后估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D)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DSA常规摄正、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经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证实39枚微小动脉瘤,CTA诊断36枚,DSA诊断35枚。减影后CTA与DSA比较,对瘤体直径≤3mm的VSA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1.3%。结论:CTA诊断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上与DSA基本等同,在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上,CTA明显优于DSA。  相似文献   
57.
肺部真菌感染62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经3次以上痰菌阳性而确诊。结果: 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7例,肺结核11例,肺癌13例,免疫性疾病7例,糖尿病4例,肺囊肿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9例,原因不明6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4型:曲菌球型19例,实变型1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25例。结论: 结合临床基础病变,影像学能够对肺部真菌感染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食管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组织学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及可行性,并对CT灌注参数作为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数值;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肿瘤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食管癌MSCT灌注成像各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肿瘤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和浸及深度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1例食管癌BF、BV、MTT、PS平均值分别为:(93.58±4.9)ml.100g-1.min-1、(6.57±1.70)ml.100g-1、(9.15±6.83)s(、12.99±7.30)ml.100g-1.min-1,MVD计数为:(24.80±8.63)。BF、PS与MVD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26、0.362,BV、MTT与MVD无相关性(P〉0.05)。不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CT灌注参数均无差异,BF在侵及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食管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为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王美兰  刘雨成 《河北医学》2001,7(11):984-986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肺结核球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X线不同位置及CT薄层扫描发现病灶,经病理证实。结果:发生在右肺的结核球45例,左肺34例。单发病灶61例,多发病灶18例。结论:证明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Sturge-Weber综合征的影像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turge-Weber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CT、MRI表现。结果6例均有单侧面部血管瘤及癫痫,1例血管瘤达头顶皮肤,3例CT可见患侧脑萎缩及钙化,2例同侧侧脑室扩大,1倒双侧侧脑室扩大,1例患侧颅骨增厚,1例无异常发现;MRI所见脑萎缩及侧脑室扩大同CT所见,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大于CT和MRI平扫所见。结论通过CT和MRI影像学检查,特别以增强MRI扫描,对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