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溃疡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141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接受硬化治疗的患者,选择临床上涉及的15种可能相关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溃疡的出现与硬化剂用量呈正相关(r=0.012,P〈0.001),与溃疡出现时间、肝功能呈负相关(r=-0.688、-0.008、-0.029,P〈0.001),与年龄、病因、是否合并糖尿病、总注射点、治疗方法、治疗模式、食管静脉曲张分期、门脉供血等情况无关。结论硬化剂总量、肝功能是影响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食管溃疡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5岁。一年前开始出现巩膜轻度黄染,未予重视。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巩膜黄染加重,伴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及腹胀。当地医院检查:GPT40U/L,COT65U/L,TB50.5mmol/L,DB34.1mmol/L,r-GT181U/L,ALP214U/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糖尿病史三年,间断服用“美吡达”及“降糖三号”治疗,一年后停药,近4个月来改用当地乡卫生院自配中成药(不详);饮酒史14年,约2~3两,日.近三年饮酒量为6~8两/日,酒精含量约为36%:家族中父亲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43.
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PV和SMV广泛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M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3天-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象学血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经TIPSS途径介入技术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具有良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消化科急症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可高达69.5%。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6.0%。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约为13%~15%。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症,尤其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5.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反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有报道称miRNA在肝脏炎症、纤维化和硬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表达特点、致病机制、临床诊治中的意义等方面引起了较大关注,故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AFPmRNA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率很高;手术后短期内即发现复发或转移为临床提出了新的课题,即手术本身是否与肝癌的转移有关.我们通过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AFPmRNA的定量检测,探讨围手术期外周血AFPmRNA水平变化规律极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998_10/1999_06我科肝细胞癌住院患者12例.手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14d分别采取外周血5mL,进行AFPmRNA定量检测,采用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作为检测结果阳性对照,人类胃癌细胞系作为阴性对照.总RNA提取、反转录cDNA均参照有关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门静脉(PV)和肠系膜静脉(SMV)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经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I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于SMV内持续溶栓3~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的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患者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48.
胃静脉曲张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并发症.一般来讲,门脉高压患者约1/5发生GV;另外,5%~10%的GV患者无食管静脉曲张(EV),值得注意的是,GV较常见在出血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