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88篇
  免费   9870篇
  国内免费   5985篇
耳鼻咽喉   785篇
儿科学   1792篇
妇产科学   663篇
基础医学   5965篇
口腔科学   1877篇
临床医学   12487篇
内科学   8756篇
皮肤病学   1421篇
神经病学   1879篇
特种医学   3860篇
外科学   9280篇
综合类   27633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预防医学   11753篇
眼科学   1036篇
药学   11985篇
  141篇
中国医学   10255篇
肿瘤学   4448篇
  2024年   356篇
  2023年   1268篇
  2022年   3095篇
  2021年   3856篇
  2020年   3348篇
  2019年   1751篇
  2018年   1900篇
  2017年   2714篇
  2016年   1967篇
  2015年   3777篇
  2014年   4979篇
  2013年   6249篇
  2012年   9362篇
  2011年   9671篇
  2010年   8925篇
  2009年   7907篇
  2008年   8282篇
  2007年   8276篇
  2006年   7166篇
  2005年   5614篇
  2004年   4004篇
  2003年   3331篇
  2002年   2533篇
  2001年   2453篇
  2000年   1823篇
  1999年   597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结合某新建传染病医院实例,分别从空调冷热源系统形式、通风系统、空调冷凝水系统等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负压病区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结合实例,对医院建设配电安全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阐述了配电安全平台的开发思路及系统功能,总结出应用配电智能化系统的成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医务人员手术鞋的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手术鞋的清洗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4—5月,连续3周从某院手术室内随机挑选清洗消毒后的手术鞋共80双,按照鞋子所属工作人员的类别(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和保洁人员)分为4类,采用肉眼观察与隐血测试两种方法调查鞋面血渍污染情况,以及采用接触印迹法对鞋底采样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 隐血测试结果显示50.00%(40/80)的手术鞋被血液污染,其中手术医生的鞋面被血液污染的比率最高,达63.33%。细菌菌落计数显示保洁人员的手术鞋微生物污染严重,细菌和真菌计数均位于首位,分别为93、58 CFU/cm2。评估隐血测试与肉眼观察两种方法,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隐血测试方法的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70.00%。有6只鞋为假阴性,12只鞋为假阳性。肉眼观察的阳性率为57.50%,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为50.00%,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和微生物污染严重,需加强清洁与消毒,重视手术鞋作为病原微生物隐匿宿主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调查新建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纯水系统菌落数超标原因,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采集纯水制备与使用的所有环节水样,明确细菌超标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处置措施,并监测强化消毒效果维持时间。结果 排查后推断纯水箱出水口至进入内镜洗消设备前,新铺设的输水管道为此次细菌超标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管路改造、增加消毒设施、对输水管道和洗消设备清洗消毒等组合处置措施。综合干预后各个采样点均未再检出细菌,内镜中心顺利投入使用,并确定水路强化消毒间隔时间为12周。结论 新建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非常重要,新纯水管道需在铺设之前进行冲洗,以保证终末漂洗水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的差异。结果 儿童组21例,青年组24例,两组均无重症患者。儿童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征,青年组普通型比儿童组更常见(66.7% VS 33.3%,P<0.05)。与青年组临床表现比较,儿童组咳嗽(33.3% VS 87.5%)、咳痰(33.3% VS 66.7%)和咽喉不适(28.6% VS 70.8%)少见(均P<0.05),儿童发热时间更短(2.5 d VS 4 d,P<0.05),但两组患者发热(76.2%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青年组生化学指标比较,基线时儿童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白介素-6(IL-6)更低(均P<0.05),但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高;第1周儿童组CRP和SAA更低,但LYM、EOS、LDH和CK-MB更高(均P<0.05)。儿童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均P<0.05)。儿童组基线时LYM减少5例(23.8%),EOS减少3例(14.3%),第1周LYM和EOS均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儿童组7例(33.3%)肺部感染,单侧受累为主;青年组16例(66.7%)肺部感染,双肺受累为主。儿童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7(12,25) d,青年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9(15,21) d,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与青年患者比较,儿童患者呼吸道症状、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和肺损伤更轻,免疫细胞恢复更快。儿童患者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需关注急性心肌损伤的可能性。青年和儿童患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长,需延长监测上呼吸道核酸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6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TACE联合SRT组(联合组,32例)和单纯TACE组(单纯组,24例),联合组采用TACE联合SRT方法,单纯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方法。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观察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近期有效率为84.3%,1年局部控制率为71.9%,单纯组近期有效率为79.2%,1年局部控制率为45.8%,近期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1年局部控制率联合组显著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9,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RT联合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局部控制率高,耐受性好,可以作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以实时导航、虚拟手术和快速成型(又称3D打印)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外科应用十分广泛,它在青年医师培训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带来了多元化的的教学方式,彰显了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媲美的优势。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与关节外科近十年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正颌及关节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经验,就数字化全流程诊疗体系应用于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以及其在口腔各专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开论述。提出了应用"数字化教学,“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数字化实验教学项目的教学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联合微信公众平台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带教模式在各类性病患者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与该校合作的各医院性病科室8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8年2月—2019年2月)和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2月),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内PBL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PBL联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核及临床技能考核出科成绩,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综合评价两组教学效果。对比两组带教护士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组织纪律、交流沟通、学习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生的出科成绩,有助于激发带教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理论水平及专科操作能力,提高带教工作质量。同时护生认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分析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激活组60例和HBV未激活组2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化疗方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基线HBV DNA等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滴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结果 29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60例(20.13%)。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高于化疗前(P<0.05);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的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变化水平分别为(2 786.43±157.69)IU/ml、(64.87±6.15)IU/ml、(50.63±7.97)U/L、(44.72±6.82)U/L和(13.42±1.83)μmol/L,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基线HBV DNA阳性(OR=1.992,P=0.025)、基线AST升高(OR=1.923,P=0.037)和基线ALT升高(OR=2.063,P=0.012)是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HBV再激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需重点关注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