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活体状态下测定人脑结合水和自由水密度。方法 将梯度回波序列信号强度公式代入磁化传递率计算公式中,推导出一个结合水和自由水密度的计算公式。测定7 名正常人脑各种组织结构在式中的参数,包括质子密度、磁化传递率(MTR) 及附加和不附加偏共振(offresonance)射频脉冲时测定的两种T1 弛豫时间。将这些参数代入新公式中计算出结合水和自由水质子密度。结果 脑灰质的结合水和自由水密度分别是565-7±115-9 和811-5 ±111-0 ,高于脑白质的结合水密度512-3±102-3 和自由水密度632-5 ±65-5 ( P< 0-01) ,脑灰质MTR 为0-263 ±0-029,低于脑白质的0-344 ±0-028 ( P< 0-01) 。结论 结合水是区别于MTR 的另一个分辨组织性状的参数,新公式在数学上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2.
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在眶骨外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62例眶骨外伤CT重建图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日本东芝产XpressGX型螺旋CT机,软件为Xtension2.20,工作站为SunUltra2。在进行容积扫描后,分别行表面遮盖重建、切割后剖面像及多层面重建。结果:表面遮盖重建技术对眶外壁骨折显示最佳, 地眶内壁骨折易造成误诊。多层面重建技术对所有眶壁均显示较好,尤其是有利于眶上下壁骨折的诊断,但图像的质量较差,结论: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A)在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A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CTA图像可清晰显示8例患者动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均可见异常走行的腓肠肌内侧头及其肌腱或纤维组织束压迫动脉。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狭窄闭塞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动脉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CTA诊断PAES准确率100%,明确病因诊断优于DSA。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自适应迭代低剂量双期扫描在甲状腺CT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前40人先行常规双期扫描作为对照组,后40人设定3组不同的管电压随机行自适应迭代低剂量双期扫描作为实验组,测定图像噪声,信噪比,客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甲状腺AIDR低剂量双期扫描图像质量与常规扫描无差异,信噪比、噪声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80Kv ADIR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最低。结论在甲状腺CT检查中采用多排螺旋CT自适应迭代低剂量双期扫描,不仅成像质量好,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提高扫描的安全性,其中以80Kv低电压ADIR低剂量扫描为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在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33个病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经后处理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peak)及最大上升斜率(Mxslp)、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比较TIC及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各参数或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良恶性鉴别诊断阈值及其对应的诊断效能参数。结果:良性组表现为持续上升型(10/17)、平台型(6/17)和流出型(1/17),恶性组以流出型(8/16)、平台型(7/16)为主,持续上升型仅1例(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半定量参数分别为Tpeak:(133.94±53.67)s、(74.81±17.40)s,Mxslp:10.88±5.25、18.58±7.42;Ktrans:(0.26±0.17)/min、(0.50±0.36)/min,Kep:(0.42±0.20)/min、(1.15±0.49)/min,Ve:0.62±0.27、0.41±0.15,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Kep的AUC最大(0.89),Ktrans及Kep的诊断效能较好,两者的敏感度均为78.6%,Kep的特异度为88.2%。结论:TIC类型、各半定量及定量参数有助于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参数联合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患者吸收剂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钼、铑靶面及钼、铑滤过板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对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137例患者的548次曝光技术参数,比较不同靶/滤板摄影,乳腺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并求出每一次乳腺检查的平均剂量值。结果 钼靶/钼滤板摄影,患者的吸收剂量较高,而铑靶/铑滤板患者剂量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根据乳腺厚度及腺体致密程度选择合适的靶/滤板组合进行乳腺摄影,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2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CT检查,着重提出本病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诊断。方法:4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21~40岁占85%,均有高血压、低血钾史。仅部分病例有周期性软瘫及血和(或)尿醛固酮增多。CT使用薄层扫描。结果:本组均为一侧单发腺瘤。体积较小(直径<2cm占81%)、密度低、增强效应差,常突出于肾上腺形成“柄征”。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的检查。CT检查主要是确定肾上腺有否肿瘤,以及定位、定量的诊断。CT对肾上腺皮质腺瘤诊断可靠。薄层扫描、增强CT有利于低密度小腺瘤的显示,但尚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MR技术作对比。评价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5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患者行D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LAIR及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低于对侧相应的区域。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的ADC值显著下降,rADC值也明显下降。平均下降约59.12%。而在慢性期ADC值明显升高,甚至较正常组织还高,平均升高达20.3%。结论 DWI对6h症状起病的急性卒中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DWI可以在超急期发现缺血病灶,早于常规T2WI及FLAR序列图像。DW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评价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眼窝血管性病变的CT诊断黄砚玲,马述盛,何芳显,王天君(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科)关键词 眼窝;血管性病变;CT;诊断眼窝血管性病变除最多见的小动脉硬化外,其它较常见的眶内血管瘤、静脉曲张、颈动脉海绵窦瘘等,CT均能清楚地显示其病灶情况及与眶内各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49岁.以阵发性头痛7年,加重伴走路不稳2年入院.体检:头围60.8 cm,左耳听力较右侧差,四肢活动可,肌力V级.CT示左侧小脑病变,MRI表现为境界欠清、分层状的略长T>1、略长T2信号肿块,以T2WI明显,可见典型的平行于小脑脑回或斜行的、粗细不均的分层状或虎斑状(tiger-striped)条纹影(图1,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示病灶为条纹状略高信号肿块,瘤周水肿不明显(图3).肿瘤较大,伴有脑积水.增强扫描肿瘤无明显强化效应(图4).DWI肿瘤呈有条纹的较高信号,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