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石化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7年石化地区3 366名参加免费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人分为无HUA组和HUA组,分别对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血肌酐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与HUA的相关性。【结果】HUA患病率为22.0%,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51.31±82.56)μmol/L,高于女性的(299.55±78.26)μmol/L(P0.05),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P0.05)。HU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无HUA组(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无HUA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肥胖、腹型肥胖、收缩压、肾功能严重受损、低高密度脂蛋白为HUA的相关因素,HUA组中合并3项及以上相关因素者的比例高于无HUA组(P0.01)。【结论】金山石化地区的老年人HUA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措施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 建立便于临床操作且诊断效能较高的无创预测模型辅助诊断IgA肾病。 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7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随机将所有病例分为模型训练集和模型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IgA肾病诊断的无创临床指标的危险因素,建立IgA肾病的无创诊断模型,通过R语言将该模型转化为可视化的 Nomogram图。在验证集中,使用训练集中所建立的诊断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与验证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 结果 27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被纳入分析,训练集181例 (IgA肾病85例,非IgA肾病96例),验证集95例(IgA肾病46例,非IgA肾病49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预测因子:血IgA/C3、血纤维蛋白原、血尿情况(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白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根据上述预测因子建立诊断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绘制Nomogram图。训练集中, AUC为0.934(P<0.001,95 %CI 0.899~0.970),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值为0.437,其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5.4%。验证集中,AUC为0.902(P<0.001,95 %CI 0.837~0.968),将训练集诊断界值用于验证集,其对IgA肾病诊断预测的灵敏度为76.1%,特异度为85.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间的一致性良好。 结论 本研究基于血IgA/C3、血浆白蛋白等无创指标初步建立了IgA肾病的诊断预测模型,该模型的诊断效能较高,可用于 IgA 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3.
回顾分析219例尿毒症患者空腹血糖与高血压、心脏扩大、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14.2%尿毒症患者空腹血糖≥7.8 mmol/l(140 mg/dl),呈糖尿病样糖代谢紊乱;(2)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血肌酐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下。肾衰严重组(血肌酐≥707.2 μmol/L或血红蛋白<60 g/L)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肾衰较轻组(血肌酐<707.2 μmol/L或血红蛋白≥60 g/L);(3)高血糠组高血压、心脏扩大及眼底动脉硬化单独或合并存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合并上述一个或多个并发症组空腹血糖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尿毒症时高空腹血糖与严重肾衰有关,并与尿毒症常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4.
鲍晓荣 《临床》1997,4(4):200-202
回顾分析219例尿毒症患者空腹血糖与高血压,心脏扩大,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14.2%尿毒症患者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呈糖尿病样糖代谢紊乱;(2)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血肌酐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65.
苯那普利和氯莎坦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报制剂苯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氯莎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延缓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下列4组。A组:假手术组(n=8);B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n=12);C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氯莎坦(Losartan)治疗组(n=10);D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苯那普利(Benazepril)治疗组(n=10)。B、C、D三组大鼠实验前元首地肾大部切除术(切除右肾并结扎左肾下极2支肾动脉分支)。C、D两组大鼠分别灌服Losartan和Benazepril溶液10mg.kg^-1.d^-1,A、B两组大鼠则灌服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期为12周。观察大鼠血压(BP)、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Upro)和肾病理变化。结果:实验12周后,⑴两治疗组大鼠BP、BUN、Scr、Upro均显著低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未治疗组;⑵与未治疗组相比,两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积分值明显减少。结论:⑴血管紧张素Ⅱ是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子;⑵苯那普利和氯莎坦可明显改善肾脏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66.
胰岛素拮抗在尿毒症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胰岛素拮抗在尿毒症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检测29例伴高血压(CRF-H)和21例无高血压(CRF-NH)尿毒症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利用率(M)、糖及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同时测定其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 Ⅱ)水平,并与12例正常人相比较,分析上述诸变量与尿毒症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1)尿毒症组较正常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AUCG、AUCINS显著增高,ISI、M显著低下;与CRF-NH组相比,CRF-H组糖负荷后30'、60'、120'血糖水平及AUCG、糖负荷后120'胰岛素水平及AUCINS显著增高,ISI、M显著低下,胰岛素拮抗和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显著增加;(2)胰岛素拮抗组动脉血压值和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拮抗组;动脉血压与AUCG、AUCINS呈显著正相关,与ISI、M呈显著负相关;(3)PRA、ATⅡ水平在二组尿毒症患者间无差异;(4)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UCG、AUCINS是独立于年龄、性别、肥胖、肾衰程度、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的影响尿毒症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 胰岛素拮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或高血糖可能是尿毒症高血压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7.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胰岛素拮抗和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胰岛素拮抗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方法,检测22例血透(HD),22例非透析(ND)尿毒症者和12例正常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利用率(M)、糖和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和AUCINS)。结果(1)HD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其AUCG、AUCINS均显著低于ND组,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HD组ISI、M值显著高于ND组,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胰岛素拮抗(IR)和糖耐量异常(IGT)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D组:(3)胰岛素拮抗组血透时间显著短于非胰岛素拮抗组,透析时间与ISI有正相关趋势;(4)HD组较ND组血pH值、血HCO-3水平显著增高,但N-PTH水平显著低下。结论HD可部分改善尿毒症胰岛素拮抗,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透析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透析性低血压诊断标准,将本院使用同一型号血透机、年龄相匹配的3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低血压纽(n=12)和非低血压纽(n=21),比较两纽间原发病因、透龄、透析前干体重(DBW)、超滤量(UF)、UF/DBW、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透析性低血压与上述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低血压组糖尿病肾病病例明显多于非低血压组(P〈0.05);(2)与非低血压组相比,低血压组UF、UF/DBW明显增高(P〈0.01,P〈0.05),但两组间DBW无明显差异;(3)与非低血压组相比,低血压组Hb、Alb显著低下(P〈0.01,P〈0.05),CRP和LVMI显著增高(均P〈0.01);(4)相关分析显示,透析性低血压与UF(r=0.258,P〈0.05)、UF/DBW(r=0.314,P〈0.01)、CRP(r=0.458,P〈0.01)、LVMI(r=0.35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Hb(r=-0.348,P〈0.01)、Alb(r=-0.269.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炎症状态、左室肥厚及超滤量过多是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泽泻肾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泽泻水煎剂对肾脏的可能毒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鼠)、B组(正常鼠 泽泻水煎剂20g/kg·d灌胃2月)、C组(正常鼠 泽泻水煎剂50g/kg·d灌胃1周)、D组(1/2肾切除鼠)、E组(1/2肾切除鼠 泽泻水煎剂20g/kg·d灌胃2月)、F组(1/2肾切除鼠 泽泻水煎剂50g/kg·d灌胃1周)。分别在灌胃1周和2月后留取尿、血、肾组织标本,作24h尿量、尿液常规、血肌酐和病理检查。结果:(1)实验一周和二月后,D、E、F组肾重/体重比值均较A、B、C组显著增加;(2)实验一周和二月后,各组之间尿常规检查无明显差异,但实验二月后E组24h尿量较A、D组显著增多;(3)实验一周和二月后,各组之间血肌酐检查无明显差异;(4)F组一周后和E组二月后肾组织光镜下可见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内管型,而A、B、C、D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泽泻水煎剂对正常大鼠肾脏并无明显毒性作用,但可致1/2肾切除大鼠残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两种常见血液净化方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3例血液透析(HD)患者和13例血液透析滤过(HDF)患者血液净化前后P-选择素水平。结果HD组和HDF组治疗前P-一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俨〈0.01),而HD组显著高于HDF组俨〈0.05)。结论HD和HDF均可导致血小板活化,而前者活化血小板的程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