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目的 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大小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40例和baPWV增高组58例.每例均抽血行脑钠肽(BNP)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冠心病baPWV正常组相比,baPWV增高组的LVMI、LVDd和BNP均升高,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baPWV与LVMI、LVDd和BNP呈正相关(均P<0.01),与 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损害有关,对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关系,观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对血压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2例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H1组)与性别、年龄配对的22例昼夜节律消失者(H2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步记录24h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在H2组中SDNN,VLF,LF,HF均显著性低于H1组(P<0.05)。HF尤其在夜间下降更明显(P<0.01)。在H2组内白昼与夜间SDNN,rMSSD,HF,LF/HF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4h血压波动情况与自主神经调节有关,说明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自主神经损更严重,从而继发心、脑、肾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4.
罗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2型糖尿病(T2DM)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和二甲双胍2000mg/d;对照组单一服用二甲双胍2000mg/d。两组均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的变化,疗程24周。结果:治疗前后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FBG、2hPBG、HbA1c、FINS和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伴E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CD62P)等心血管事件危险预测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及冠心病无亚临床甲减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晚间禁食后抽取静脉血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CD62P)检测,并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血甘油三酯(1.75±0. 63 vs 1.49±0.48 mmol/L)、总胆固醇(5.60±0.72 vs 4.35±0.47 mmol/L)、同型半胱氨酸(15.63±0.96 vs 13.62±1.41 umol/L)、超敏C反应蛋白(4.9±1.4 vs 3.5±1.2 mg/L)、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678.3±211.2 vs 1556.8±206.3 cm/s)、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24.3±3. 2 vs 18.4±4.1%)、CD62P(56.8±3.6 vs 44.9±3.8%)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亚临床甲减不但影响冠心病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而且与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CD62P)等心血管事件危险预测因素有关。亚临床甲减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