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505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926篇
预防医学   35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77篇
  4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人类口腔内的细菌种类繁多,益生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益生菌重要成员的乳杆菌对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组织疾病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就近年来有关口腔乳杆菌与口腔常见牙周组织相关疾病的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 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4.
马丽  陈旭 《山东医药》2012,52(12):98-100
正常细胞会聚集在一起,黏附于细胞基底膜(ECM)上,通过相互的物质与信号传导而得以生存,一旦他们与ECM失去接触,细胞则进行程序性死亡即凋亡。这样的细胞死亡形式在1994年被首次命名为失巢凋亡。失巢凋亡对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细胞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因下颌第一磨牙早失,大面积龋坏以及残根残冠拔除后,第二磨牙近移代替第一磨牙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对下颌第一恒磨牙早失或者拔除的患者进行矫正。结果:第二磨牙均成功近移,关闭第一磨牙间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对于下颌第一磨牙早失或者拔除的患者,可以通过正畸的手段,近移第二磨牙来关闭第一磨牙间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从而避免因牙齿缺失而进行的桥体或者种植义齿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致死性烧伤休克犬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补液组和烧伤PNU282987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于伤后0.5 h分别通过颈静脉补液,烧伤补液组给予林格液,烧伤PNU282987组给予等量含有PNU282987 (0.38 mg/kg)的林格液.补液量和速率均根据Parkland公式确定.于伤前和伤后2、4、8、12和24 h颈静脉取血,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伤后24 h处死动物,留取心、肝、脾、肺、肾和回肠组织,测定组织含水率.结果:两组犬伤后SOD水平显著降低;伤后4 h起烧伤PNU282987组SOD水平显著高于烧伤补液组(P<0.05),而单纯烧伤组SOD水平持续降低.两组犬伤后MDA水平均上升,伤后4h起烧伤PNU282987组血浆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P<0.05).烧伤PNU282987组脏器含水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心:(68.6±1.1)% vs.(78.3±1.8)%;肝:(70.0±1.4)% vs.( 79.8±0.7)%;脾:(67.2±1.2)% vs.(78.8±0.8)%;肺:(74.3±0.5)% vs.( 80.2±1.6)%;肾:(71.2±0.8)% vs.( 80.1±0.9)%;回肠:(68.9±1.1)% vs.( 78.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U282987能抑制烧伤休克犬复苏时引起的脏器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组织水肿,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马丽  陈静  郭爱花  张向宇△ 《天津医药》2020,48(11):1074-1078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牙齿早期龋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脱矿的方法建立牛牙牙釉质和牙本质早期龋模型。将釉质龋及牙本质龋标本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DW组)、氟化钠组(NaF组)、茶多酚组(TP组)、茶多酚与氟化钠联合应用组(TP+NaF组),pH循环实验模拟早期龋的进程。检测pH循环后的脱矿液中钙、磷离子浓度,通过显微硬度计检测牙体硬组织表面显微硬度值,X线能谱分析样本表面钙磷比,并测定再矿化液中羟脯氨酸水平。结果 在牙釉质及牙本质的脱矿液中,TP组钙、磷离子相对释放量与DW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NaF组和TP+NaF组(P<0.05)。TP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与DW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高于DW组;DW组、TP组牙釉质及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值均低于NaF组和TP+NaF组(P<0.05)。TP组牙釉质及牙本质表面钙磷比均高于DW组(P<0.05),牙釉质表面钙磷比与NaF组和TP+Na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本质表面钙磷比低于NaF组和TP+NaF组(P<0.05)。NaF组和TP+NaF组牙本质再矿化液中羟脯氨酸水平均低于DW组和TP组(P<0.05),TP组与DW组以及TP+NaF组与NaF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早期龋的进展过程中,茶多酚无明显抑制牙釉质及牙本质脱矿的作用,但可通过促进钙磷离子的再沉积促进再矿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