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杨旭  曹成基  李林辉  韩芸 《四川医学》2005,26(11):1338-1338
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4年4月用灯盏花素针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40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性传播性疾病(STD)是当今世界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性病的广泛流行,尤其是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性病是一类特殊的传染病,不象其他传染病那样易被发现和主动预防,绝大多数与不洁性行为有关。所以,病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心态错综复杂,自卑、敏感、恐惧、焦虑、内疚等,进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均可造成危害。故我们在性病诊治过程中府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33.
34.
35.
姜黄素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药物的研究正越来越多的引起关注.如抗凝、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抗类风湿、抗肿瘤等其中一些巳进人临床验证阶段.在临床上,姜黄素对抑郁症、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术后联合化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痛、银屑病、恶性肿瘤均有临床疗效.现总结姜黄素临床研究的报道,为姜黄素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依据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纳入PCOS患者235例,按照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分组,比较不同分组后患者的性激素、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结果:①肥胖组PCOS患者总睾酮(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非肥胖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R组PCOS患者体重指数(BMI),FPG,FINS,餐后2h血糖(2 h-PG),2 h-INS,TG高于NIR组,LH,HDL低于N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非肥胖的PCOS患者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肥胖的PCOS患者血脂紊乱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②PCOS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以肥胖型PCOS患者和胰岛素抵抗型PCOS患者血脂紊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以栀子苷、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RP-HPLC法研究清胃黄连丸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模拟体外胃肠道溶出实验方法,HPLC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乙胺水溶液(磷酸调pH2.8),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 min-1.结果 3批样品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在4h内均基本溶出且溶出百分数均超过80%,溶出曲线与Weibull分布曲线拟合度较好,r分别为0.9895、0.9945;栀子苷、盐酸小檗碱的T50分别为35、40 min.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适用于清胃黄连丸体外溶出度研究,同时也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清胃黄连丸的镇痛作用。方法选用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清胃黄连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给药1d1次,连续3d,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分别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和舔足法观察不同剂量清胃黄连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清胃黄连丸能够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减少甲醛所致小鼠疼痛舔足累积时间,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结论清胃黄连丸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0.
医务人员被赋予保障人的健康、防治疾病延长寿命、繁衍民族的崇高使命,这就决定了对医务人员的特殊要求,除应该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还要求医务人员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和现代医学心理学知识,善于在治疗身体疾病同时,进行精神心理治疗。这样才能促使医学科学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