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累及乳房部位硬斑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科确诊的12例乳房部位硬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女11例,男1例,中位年龄为35.5(22,47.3)岁,中位病程为12(4.5,33)个月。临床表现为乳房部位暗红色、黄白色或褐色萎缩性或硬化性斑片,部分皮损表面有蜡样光泽。皮损累及右乳8例(66.67%)、左乳3例(25.00%),1例为累及双侧乳房;皮损位于乳房外上象限3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3例,内下象限1例,其余2例广泛累及全乳;12例患者中乳晕受累者共4例(33.33%)。皮损组织病理示:水肿期主要表现为真皮胶原增生伴明显炎症浸润;硬化期及萎缩期则以真皮胶原增生均质化为突出表现,皮肤附属器减少或消失,血管周围炎症浸润较轻。患者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 乳房部位的硬斑病早期不易察觉,容易误诊或漏诊,提示乳房部位出现无症状性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应警惕乳房硬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门诊内镜治疗小儿结肠息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于本院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患儿的静脉麻醉方法,将患儿按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K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P组患儿静脉滴注丙泊酚2.5mg/kg;K组先后静脉滴注氯胺酮1mg/kg,丙泊酚2mg/kg;S组先后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15μg/kg,丙泊酚2mg/kg。术中按需追加丙泊酚0.5~1mg/kg。观察记录3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发生体动次数及丙泊酚使用总量:观察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呛咳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S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P组(P〈0.05),K、S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K、S组的体动次数及丙泊酚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5);P组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K、S组(P〈0.05),K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S组(P〈0.05),3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及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小儿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能为手术提供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