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心律平在抗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55例患者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结果:有28例(50%)患者显效、有22例(35.4%)患者好转、有5例(14.6%)患者无效;其中还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的副反应,停药之后好转;总的有效率为85.4%(50/55)。结论:心律平属于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广谱的、作用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收集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总结治疗中的操作难点和注意事项,记录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再发结石率、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和最终疗效,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有122例发现结石显影,有效率为95.31%,较原有统计腹部超声的检出率明显提升;插管成功率达97.66%,一次性取石干净97例,平均住院5.79±1.21d,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复查结石均取净,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5例(11.72%),随访中发现结石复发2例,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有效率高、可靠性好,且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奥氮平片联合MECT治疗,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神经心理状态评价量表(RBANS)的评分变化,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得分均较前明显降低,血清IL-6与IL-17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RBANS得分较前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ESS平均得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MECT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精神病理,调节血清IL-6与IL-17水平,提高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复合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接受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麻醉的方法,观察2组镇痛镇静效果、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麻醉前、术毕、术后第1天血清皮质醇(Cor)含量的变化。结果:2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在观察组不用异丙酚的情况下,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or含量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麻醉前和术毕血清Cor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早上血清Cor含量较麻醉前和术毕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手术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能够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降低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折刀位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民生医院接受折刀位椎管内麻醉后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收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将发生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1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项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方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史和术中地佐辛应用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史、有术中地佐辛应用史是折刀位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恶心呕吐病史和地佐辛应用史是折刀位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及时、对症干预,避免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