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血管树分割以及血管狭窄识别两部分。在血管树分割部分,首先通过基于Frangi Hessian的改进模型进行图像增强,随后利用基于统计学区域融合方法对血管区域进行分割。在血管狭窄识别部分,首先利用水平集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细化获得血管骨架,随后提取血管边缘进行血管直径测量,最后采用局部最小点法计算整幅图像血管段狭窄的百分比,对狭窄段进行定位并分级。实验在153例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中检测出狭窄共计208段,其中轻度84段,中度42段,重度82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59%,敏感性为88.76%,特异性为95.58%,阳性预测值为90.5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定量评价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2.
分析80例老年前期,98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显示:二组患者平均心率及5次心搏最大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5次心搏最小心率及最大最小心率的差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明显低于老年前组(P<0.05),其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前组(P<0.05),提示老年组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明显,并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3.
54.
55.
158株肠侵袭性大肠艾希氏菌的生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肠侵袭性大肠艾希氏菌(EIEC)属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对人引起志贺氏菌样痢疾,且可引起人群食物中毒,迄今该菌被发现的型别已有10多个,作者对近年来由福建省检出的158株EIEC,按血清型作系统的生化试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6.
本文观察了1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应用黄芪治疗前后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HFECG)中高频切迹(highfrequencynotchingHFN)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平均HFN为10.92±4.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80±1.34(P<0.05);治疗后HFN为7.65±3.2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减少(P<0.05)。表明高频心电图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观察组在针灸疗法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Kofoe...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构建ICR小鼠感染模型研究特勒凯比尔血清型沙门菌的致病力,对小鼠分离株进行病原学鉴定。方法 通过感染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组织细菌载量等的变化,观察排菌周期,评价该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计算小鼠LD50;通过飞行质谱、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分子分型等实验,与人分离株进行比对;通过PCR实验、全基因组测序等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特勒凯比尔沙门菌LD50为2.67×108 CFU/mL;感染后0.5 h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卷缩、被毛松乱;死亡小鼠解剖发现小肠充血严重,可见较多气泡、积液,盲肠坏死,肝尖点状变性坏死,肾脏表面有坏死灶,脾脏萎缩;小鼠脾脏、肾脏、肺脏、肝脏、空肠细菌载量感染后3 d达到高峰,而心脏第6 d达高峰;高剂量组排菌时间超100 d;组织中CD3含量随剂量增加呈递增状态,炎细胞浸润,心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大面积空泡、变性坏死,脾窦扩张明显,分区模糊,肾小球基膜增厚,纤毛上皮部分剥脱,空肠绒毛萎缩、脱落;PCR及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具有cdtB、pltA、pltB等沙门菌相关毒力基因。结论...  相似文献   
60.
目的2010年10月从一名死婴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为福建省首次鉴定该病原菌。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该病原菌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aEPEC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包括常规的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分布、eaeA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该菌株生化表现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特征;现有的典型的EPEC血清型不能凝集;药敏实验结果提示对大部分的药物均敏感;毒力基因检测为eaeA+、bfp-、stx1-、stx2-、ehxA-、paa-;eaeA序列在NCBI上比对的结果均提示为大肠埃希氏菌(EHEC/EPEC)紧密素(intimin)的eaeA基因。结论根据常规实验、分子诊断及测序结果证实该病原菌为福建省首次鉴定的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测其它的毒力相关基因,探讨这些基因和该菌株致病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