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ICU收治的48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列表收集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肝和肾功能衰竭等与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2个器官衰竭者患者死亡率为12.4%,3个器官为57.1%,4个或以上器官衰竭者病死者为100%;MODS诱因以感染为最多,达50%,其中肺部感染占37.5%;首发衰竭器官的发生以肺最常见,占29.2%。结论肾功能和肝功能衰竭是造成MODS患者死亡率高的两个危险因素;控制感染可强化MODS治疗;早期支持首发器官可预防MODS。  相似文献   
82.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性疾病,该病的防治国内外采用铁剂治疗,常用剂量为0.3~0.6克,每天3次,易引起消化道反应,使治疗中断,我们近年采用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一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另一组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电极置人时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电极置人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18.76±4.35 vs 9.03±3.23.P〈0.01),主动固定电极组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0.13±0.03 vs 0.16±0.04,P〈0.01)。术后随访1月两组间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主动固定电极组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84.
蕲蛇酶对125例高脂及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英文  郭应军 《广西医学》1999,21(4):795-796
高血脂及高血液粘度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笔者对125例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增高的病人采用蕲蛇酶进行治疗,以了解蕲蛇酶的降低血液粘度及降脂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1997年6月~1998年12月,因病伴有高脂血症及高粘滞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局部枸橼酸抗凝(RCA)与全身肝素抗凝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早期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滤器寿命及预后影响。方法确诊SAKI患者中选择90例KDIGO-Ⅰ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全身肝素抗凝组(A组,42例)及RCA组(B组,48例)。两组均予以CRRT治疗48 h,并监测CRRT治疗0、12、24、36、48 h时血肌酐(Cr)、血小板(PL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出血事件、滤器使用寿命,追踪28 d病死率。结果 CRRT治疗24、36、48 h时A组PLT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RT治疗12、24 h时A组IL-6值及TNF-α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滤器寿命(25.90±7.66)h显著低于B组(37.80±5.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出血发生率(2.08%)低于A组(16.67%),28 d病死率(20.83%)低于A组(4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KI患者早期CRRT时使用RCA,与全身肝素抗凝比较,能显著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减少出血并发症,早期清除炎症介质,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33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患者分为气阴不足型18例,阴阳耗竭型15例。在规范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如低血容量者快速扩客,心动过缓者安装临时起搏器,符合时间窗及指征者予介入或溶栓治疗,口服药物AABC治疗方案,结合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及生脉散加味、四逆汤加味煎服等治疗。结果:心功能恢复到KillipⅡ级及以上者30例,行溶栓治疗12例,无1例死亡,行介入治疗者18例,无1例死亡,行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最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清肺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70例重症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肺通腑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2×104U·kg~(-1)),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15、7.5、3.75 g·kg~(-1))。实验采用逆行胆胰管灌注5%牛磺胆酸钠溶液复制SAP大鼠模型,造模后3 h,按组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6 h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及心肌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大鼠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胰腺、心肌损伤严重,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心肌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IL-1β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胰腺和心肌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TNF-α、IL-1β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减少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症医学科(ICU)气滞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股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程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股静脉阻塞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经14 d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47.5%和92.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股静脉的阻塞情况、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3)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2例肺栓塞,1例急性心力衰竭;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3例肺部感染;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ICU气滞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