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并有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的紊乱,因饮食及药物致低钠血症较为常见,而高钠血症相对少见.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并血钠代谢紊乱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预后加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1997年1月~2000年12月ICU及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例342例,其中男260例,女82例,平均年龄38.4岁,GCS<8分,受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坠落居多,均经1次以上颅脑CT确诊.本组病例均无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疾患.  相似文献   
32.
在急危重症病人呼吸支持时,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被采用.为了不断提高抢救水平,现就1999年7月~2000年11月间,经鼻明视气管插管及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运用情况,加以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3例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病人,其中经鼻明视气管插管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6~74岁,平均63.4岁;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8~72岁,平均61.5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症颅脑损伤13例,脑出血11例,大面积脑梗塞7例,多发伤6例、胸腹联合伤4例,重症胰腺炎2例,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2例,妇科肿瘤术后2例、心肺复苏术后2例,中毒2例,食道癌术后1例,放射性肺炎1例.  相似文献   
33.
岑英文  郭应军 《广西医学》2000,22(3):577-578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性疾病,该病的防治国内外采用铁剂治疗,常用剂量为0.3~0.6克,每天3次,易引起消化道反应,使治疗中断,我们近年采用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4.
<正> 硫酸镁临床上通常用来导泻、利胆、对抗惊厥和降压。近十年来对其临床新用途屡见报道,现综述如下。 1治疗心律失常镁是ATP酶激活剂,其影响Na-K泵而促进钾进入细胞内,同时使钙流减少,抑制了由钙引起的快速收缩。镁可使心肌细胞的绝对不应期延长。达到纠正心律失常的目的。邵美贞用镁防治洋地黄中毒心律失常10例,无镁常规治疗洋地黄中毒心律失常30例,前者心律失常9min到2天内消失,无1例死亡;后者心律失常在1h到1个月内纠正,其间并有复发,其中死亡13例,同时发现用镁者血  相似文献   
35.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一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另一组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电极置人时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电极置人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18.76&#177;4.35 vs 9.03&#177;3.23.P〈0.01),主动固定电极组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0.13&#177;0.03 vs 0.16&#177;0.04,P〈0.01)。术后随访1月两组间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主动固定电极组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病情演变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速率法测定38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4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CK-MB。间接ELISA法测定柯萨基病毒B1-6IgM(CVB1-6-IgM)。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 89.5%,60.5%,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8.3%,29.2%)和对照组(0)(P<0.05)。82.4% 的血清cTnI阳性出现在病程1周以内。CVB 1-6 IgM阳性与阴性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和转归监测新指标。  相似文献   
37.
<正>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1更新版》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还不能对其根治,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加上社会上对乙型肝炎传染的相关知识缺乏而歧视乙型肝炎患者,使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障碍。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除与病毒载量和患者自身免疫有关外,还与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程度、情志等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8.
198例ICU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细菌耐药问题突出。为了解重症感染的细菌耐药特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将2007年我院ICU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在已开放气道患者中运用经气管途径快速起搏心脏,选择ICU病房已开放气道住院患者32例,成功起搏30例,其中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造口各10例,经口、经鼻、经气管切口导管进入深度分别是28.7±1.5,37.8±1.4,18.3±1.7cm;起搏阈值为11.9±2.4V,起搏电压14.7±2.4V,起搏对机械通气无影响。结论:经气管能良好起搏心房。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生物传感器技术测定血乳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学评价,测定了50例健康儿童血乳酸含量的参考值为x+s=1.23+0.29mmol/L该仪器测定血乳酸的批内CV为1.27 ̄2.10%,回收率为99.2 ̄102.3%,线性范围为0 ̄30mmol/L,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