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食管下段收缩性与安氟醚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择期手术患者研究了食管下段收缩性(LEC)和安氟醚浓度的关系,同时研究了麻醉药浓度,LEC,血压(BP)和心率(HR)间相互关系。每例术中吸入0.2-1.2共6个MAC的安氟醚,每一浓度维持15分钟,测定最后5分的自发性食管下段收缩(SLEC),诱发性食管下段收段(PLEC),BP和HR。结果:⑴PLEC的波幅及SLEC的频率与安氟醚的MAC呈显著负相关(r=-0.74和-0.54,P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腹腔感染临床分离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医生管理腹腔感染、优化起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腹腔感染病例。将前后4年分为两个研究时期,分析两个时期腹腔感染菌群分布的差异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共调查522例腹腔感染患者,最终纳入431例(前期181例、后期250例),收集腹腔感染病原菌527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菌株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如下: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的比率分别为48.2%、34.0%、17.8%;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菌及粪肠球菌是居前5位的分离菌,占所有分离菌株的63.0%;后期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前期下降(68.1% VS 45.9%,χ2=5.291,P=0.021),对头孢菌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上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保持不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虽无变化(28.6% VS 23.1%,χ2=0.212,P=0.645),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比率却升高(14.3% VS 38.5%,χ2=4.103,P=0.043),药物敏感率普遍呈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非发酵菌之一,前期泛耐药情况严重,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后期对两者敏感率恢复至50%左右;在肠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且前后时期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ICU成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产ESBLs的肠杆菌目细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与此同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却逐渐增多,耐药形势仍不容乐观,监测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趋势工作仍需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小板线粒体的通透性转变孔、跨膜电位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探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模型组(A、B、C组)和假手术组(D组)。模型组予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处理,按照盲肠结扎长度占盲肠总长度的10%、30%、50%依次分为A、B、C组。24 h后收集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小板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跨膜电位和ATP水平的变化,采用One-way ANOVA检验法判断上述指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收集临床脓毒症病例29例并根据病情进行APACHEⅡ评分,收集外周血标本检测同期血小板线粒体功能,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动物模型中,随着CLP程度的加重,大鼠外周血小板线粒体钙黄绿素荧光减弱,跨膜电位显著下降,ATP合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标本中,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线粒体ATP水平呈负相关(r=-0.895,P0.05)。结论外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可作为脓毒症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和方法观察地氟醚和芬太尼+地氟醚麻醉诱导的特点及测定两者半数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浓度(MACEI  相似文献   
76.
198 4年Evans[1] 等首先提出应用食管下段收缩性 (Low eresophagealcontractility ,LEC)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其后的研究表明LEC与麻醉深度相关 ,可作为麻醉深度判断的指标[2 ] 。迄今为止 ,有关研究多为吸入麻醉药与LEC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