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1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066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INC00668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影响,进一步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验证LINC00668对胃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LINC00668的表达(9.62±0.3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50±0.24,t=9.800,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侵犯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χ2=10.671,P<0.05;χ2=4.614,P<0.05;χ2=7.398,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χ2=0.010,P>0.05;χ2=1.046,P>0.05;χ2=0.071,P>0.05;χ2=2.580,P>0.05)。干扰LINC00668后,阴性对照组和shRNA干扰组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309.00±12.01)个和(125.00±8.95)个,shRNA干扰组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7.723,P<0.05;t=4.719,P<0.05;t=3.790,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8在胃癌中可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直肠系膜及淋巴结染色检测淋巴结及其微转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6ml(美蓝染色组),使直肠系膜及各组淋巴结染色以统计淋巴结数目,同时行抗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并与同期3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常规手检法(常规手检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进行对比。结果美蓝染色组肠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多于常规手检组(P均=0.000)。美蓝染色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阴性者,经CK20免疫组化染色,其转移阳性率增加17.7%;14例DukesB期患者(46.7%)经淋巴结CK20免疫组化染色需重新确定为DukesC期,11例患者(36.7%)出现跳跃淋巴结微转移现象。结论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淋巴结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微转移灶,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使病理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胃癌肿瘤细胞全基因组蛋白H3K27的三甲基化水平。 方法 收集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月间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联合芯片技术(ChIP-chip)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两种组织细胞的组蛋白H3K27进行高通量的检测。随后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hIP-qPCR)验证芯片结果,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3K27显著差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用统计软件进行基因筛选。 结果 两种组织细胞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水平对比,筛选出234个基因存在H3K27显著差异,肿瘤细胞中有71个基因显示有H3K27三甲基化程度增高,161个基因H3K27甲基化程度降低;ChIP-qPCR验证结果与CpG岛芯片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细胞相比,胃癌肿瘤细胞多个基因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存在显著改变。ChIP-chip检测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胃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5.
我院自1993~2001年共收治特发性结肠急性穿孔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3~90岁,平均6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8~72 h,平均25 h.既往有习惯性便秘史3例,直肠脱垂1例,用力大便后突发者2例,有弥漫性腹膜炎4例.穿孔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4例,腹膜返折处直肠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全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1例部分小肠从肛门脱出,3例并发感染性休克,腹腔穿刺抽出粪汁样液,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4例.  相似文献   
26.
特发性结肠急性穿孔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结肠急性穿孔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急腹症 ,系指结肠本身无明显病变或外伤而突然发生的穿孔 ,又称为结肠自发性破裂 ,由Broide于 182 7年首先报道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早期诊断困难 ,病死率高。我院自 1993~ 2 0 0 1年共收治5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2 3~ 90岁 ,平均 6 3岁。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为 8~ 72h ,平均 2 5h。1.2 临床特点 既往有习惯性便秘史 3例 ,直肠脱垂 1例。用力大便后突然发病者 2例。穿孔后呈弥漫性腹膜炎 4例。穿孔部位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27.
直肠癌手术中器械护士的位置安排和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中器械护士的位置安排和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2年间159例直肠癌手术病人的资料。结果 总结了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对手术中器械护士的位置安排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及手术中配合的体会。结论 直肠癌手术中器械护士恰当的位置与正确的手术配合能更有效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穿孔临床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04年11月6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穿孔的临床症状、穿孔部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为溃疡穿孔,分别行急诊手术,术后1例死亡,1例转院,4例完全治愈。结论术中根据患者条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重视术后引流,早期肠内营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及术前影像学(如超声内镜、CT、MRI 等)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直肠肿瘤患者特别是 Tis期、T1期、直肠良性腺瘤患者被发现。由于外科手术器械及手术技巧的重大进步,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逐渐成为治疗 Tis 期、T1期、直肠良性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国内外部分医院已开展这项手术。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 TEM 能否用于 T2期直肠癌的治疗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近30年来 TEM 的临床应用并展望其治疗直肠恶性肿瘤的前景。  相似文献   
30.
我科在1996~2002年期间发现一家族两代3例同部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均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54岁。1996年7月24日入院,钡灌肠检查示升结肠癌,于1996年8月2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黏液腺癌,低分化、肿块型。1996年8月15日出院。术后未化疗,半年后死于肿瘤扩散。例2女性,49岁,例1之妹。于2002年5月8日入院,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结肠癌,于2002年5月18日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升结肠,邻近回盲部;病理检查结果示黏液腺癌,低分化、肿块性,分期为DukesC期,T3N1M0。于2002年6月3日出院,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