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酶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应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酶素C对67例闭角型青光眼,39例开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术后进行1个月~2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平均眼压12.24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17mmHg,6个月~24个月平均眼压14~16mmHg。结论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酶素C可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期间发生便秘原因有:病情需绝对卧床休息、活动受限、床上排便不习惯、顾虑多、抑制便意,造成大便干结而发生便秘;胃肠蠕动和吸收受到抑制;因疾病和环境改变而引起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精神因素而引起便秘.排便困难增加心脏负荷,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甚至猝死.我科对AMI期间实施有效的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防止便秘发生,促进病人康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报道重症肌无力可能与胸腺瘤不正常的免疫机制有关,因此,在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中,应积极施行全胸腺切除术,对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效果良好。而从外科角度而言,术后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因而在重症肌无力围术期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复杂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45例,采用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寻找泪小管断端,置硬膜外麻醉导管吻合泪小管断裂.术前冲洗泪道,以判断是否为复杂性泪小管断裂.术前沟通,术中心理疏导,术后健康教育.结果 55例随访1年,获得解剖复位,自觉不流泪,冲洗通畅者49例;自觉轻微流泪,冲洗泪道通而不畅者3例;冲洗泪道不通者2例.结论 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寻找泪小管断端,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是一种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术前确定是否为复杂性泪小管断裂,良好的心理准备,术中积极的配合以及术后细心的护理并随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眼内炎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终使视力丧失.眼球萎缩。许多眼内炎症难以控制,而行眼内容物摘除。随着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经验日臻成熟,从而使眼内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本科近年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21例(21眼)的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Kelman(1967年)创立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成为目前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方法,该方法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我院眼科自2004年4月~2006年2月采用超声乳化仪已为216例(232只眼)白内障伴高血压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术,由于术前和术中合理有效地控制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位置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散光≥75°的白内障78例(92眼)分为两大组,其中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A组为顺规性散光组,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逆规性散光组,作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3天,1、3月、6月的角膜平均散光和裸眼视力情况。结果:两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散光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视力情况相似。术后1月散光基本稳定,裸眼视力>0.5比例最高。结论:结合患者术前散光轴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