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AC)治疗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MAC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MAC组患者给予MAC进行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MA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37/39),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2%(26/3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V、LVESV、LVEF和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AC组患者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BN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LVEDV和LVE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MAC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AC治疗老年CHF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力衰竭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85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进行侧卧外展试验和放射学测量,分析术后脱位的原因。结果在850例全髋置换术后6个月共发生脱位38例,首次置换共776例,发生脱位30例,脱位率3.87%,翻修手术77例,发生脱位8例,脱位率10.8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在侧卧外展试验阳性患者共164例,脱位18例,脱位率10.98%,该试验阴性患者612例,脱位12例,脱位率1.9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放射学测量臼杯安放位置在安全区内共626例,发生脱位17例,脱位率2.72%,在安全区外共150例,发生脱位13例,脱位率8.6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经后外侧入路的患者236例,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5.98%,经外侧入路的患者540例,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2.86%,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直径为28mm的股骨头假体的患者572例,发生脱位16例,脱位率2.80%,直径小于28mm的股骨头假体的患者204例,发生脱位14例,脱位率6.8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体重、性别的患者的术后脱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假体的放置的位置、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的设计和是否翻修等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53.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展 ,各种新型手术材料已广泛用于各类手术中。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缝合器关闭阴道穹窿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腹腔污染和出血及阴道顶端肉芽组织形成 ,促进愈合 [1 ]。新的可吸收钉缝合器应用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 6例可吸收钉缝合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体会。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7年 1月对 6例患者实施可吸收钉缝合器作全子宫切除术 ,年龄为 4 0~ 5 8岁。手术指征均为子宫肌瘤。1.2 缝合器装置 采用 RT Poly 5 5手术缝合器 (US SurgicalCorporation)。该器械为改进型一次性单体器械 …  相似文献   
54.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结核菌感染所致的结核病,是近10多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以来出现了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报道.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XDR-TB是指在符合MDR-TB的同时,对喹诺酮类中的任一种药物耐药,以及对下述3种注射用二线抗结核药(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至少一种耐药.  相似文献   
55.
为验证自体骨髓移植配合骨疏康内服的作用,将32例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例根据病人自愿分成治疗组22例,对照组10例,分别行自体骨髓移植后,治疗组给予中药骨疏康口服,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定期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2—9个月,平均4个月,对照组4—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比较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下降明显,统计学处理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表明骨疏康口服应用于自体骨髓移植后的骨折病人有促进骨再生的作用。骨疏康口服配舍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延迟愈合的有效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56.
论述迈瑞公司在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方面所做的尝试.在设计控制流程中,从产品设计、生产等多个环节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安全设计是在产品需求定义开始,根据产品的功能、性能、使用环境和使用地区、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提炼出产品安全设计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实现这些需求并形成产品安全设计方案、产品安全验证方案;在产品设计转换环节进一步形成了产品安全生产、检验规范;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产品的安全进行检验.通过这些过程,确保交付到用户手中的设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通过评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患者呼吸道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375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例数及预后转归,并比较有无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插管率、出院后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重症肺炎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时重症肺炎患者出院后28 d内死亡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HHFNC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例数增多且病情加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治疗与转归。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单纯肺部感染组、肺外单个器官感染组和播散性感染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中,1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17例为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尿路感染1例),13例为播散性感染(其中血流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或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肺部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3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27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诺卡菌菌种以巴西、星形、鼻疽诺卡菌为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4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41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升高34例,铁蛋白升高18例。34例患者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其中15例CD4+T淋巴细胞下降,14例CD8+T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下降,8例自然杀伤细胞下降。单纯肺部诺卡菌感染患者血红蛋白高于肺外单个器官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95,P=0.025)。影像学表现以脓肿、炎症渗出为主。治愈或好转40例,1例仍在治疗,死亡3例。结论:累及各部位的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过规范治疗可降低诺卡菌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常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8年至少接受过一次颅脑手术病例的资料.纳入年龄≥18岁,且术后至少存活7d的病例,排除仅行脑脊髓液引流术、颅骨钻孔或颅骨整形术、与血管相关的介入手术、经鼻蝶手术及脊柱手术的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开颅术后并发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691例患者,其中60例并发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率达8.68%.44份送检样本中,仅5份培养阳性,其中2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其余分别为粪肠球菌、中间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糖尿病(OR =5.79,95% CI:1.40 ~ 23.93,P=0.0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分(OR=6.56,95% CI:1.17~36.80,P =0.03)、脑室外引流(OR =4.31,95% CI:1.57~11.82,P=0.01)和腰池持续引流(OR=22.82,95% CI:10.31~50.52,P =0.00)是开颅术后脑膜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室外引流超过7d,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风险增加11.82倍,而腰池持续引流超过10 d,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风险增加25.50倍.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是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腰池持续引流及脑室外引流会增加术后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