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邵丽红  叶国凤  宋君仙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93-1094
<正>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对患者面部形态、吞咽、咀嚼及语言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皮瓣外科的迅速发展,口腔恶性肿瘤手术从过去单纯切除病变组织,发展到同时进行缺损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重建,以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游离皮瓣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并已成为肿瘤术后缺损立即整复的主要手段[1]。乳糜漏是在颈淋巴结清扫时损伤颈段胸导管及其分支,从而导致淋巴液外渗并经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 ,继外科开颅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锥颅碎吸术之后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问世了 ,该疗法以其创伤微小、操作简便、耐受性好诸优点广为神经科医师所接受。其手术时机、穿刺定位、进针方向已普遍受到关注 ,而人们对术后护理这一成功的关键认识不足 ,尤其是对低年资医师更是如此。因此 ,结合 1年来的临床实践 ,对微创术后的监护治疗等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 生命体征的监护1 1 血压监护 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血压可出现两种变化 :①血压仍明显高于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院对48例患者施行口腔内进路行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避免了以往由口外进路术后在面部遗留瘢痕,使手术效果更加完善,使颅、颌、面重新获得平衡协调,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均采用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6~32岁,以20~25岁最多,有35例。畸形分类:下颌前突25例,上、下颌骨偏颌畸形12例,下颌前突伴开颌畸形8例,下颌后缩3例。本组对上、下颌  相似文献   
14.
邵丽红  叶国凤   《护理与康复》2016,15(7):649-650
总结45例口腔癌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针对患者术后情况,持续进行语音训练、口腔操和张口训练、吞咽功能的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及颈肩部功能锻炼。经过持续功能训练,出院时患者语言含糊12例、张口受限15例、吞咽困难3例。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术后3月随访,除1例患者因皮瓣坏死修剪,舌部缺损1/2,发音含糊外,其余患者语言发音清晰,与人交流、沟通顺畅;1例患者颊部缺损范围大,张口度只达到1cm,其余患者张口度均≥2.5cm;1例患者口咽相通,仍有吞咽困难,其余患者无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5.
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病人的护理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 48例患者施行口腔内进路行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避免了以往由口外进路术后在面部遗留瘢痕 ,使手术效果更加完善 ,使颅、颌、面重新获得平衡协调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均采用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其中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 16~ 32岁 ,以 2 0~ 2 5岁最多 ,有35例。畸形分类 :下颌前突 2 5例 ,上、下颌骨偏颌畸形 12例 ,下颌前突伴开颌畸形 8例 ,下颌后缩 3例。本组对上、下颌骨偏颌畸形 ,及部分下颌前突伴开颌畸形的患者行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结合Le-FortⅠ型截骨加骨移植术。2 护理2 1…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由于老年患者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术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特别是口腔颌面部手术后影响了正常的排痰功能、吞咽功能,往往导致肺部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对283例老年口腔肿瘤患者加强了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国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摄入增加.加上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多,造成无节制的饮食、饮酒、吸烟,势必损害心血管的健康.另外很多人以车代步,造成身体蛋白、脂肪代谢减慢,增加了身体负荷,机体的垃圾堆积,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脂肪、胆固醇沉积血管壁,血管变窄硬化,在心脏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牵引成骨延伸了外科医生有限的视觉范围,突破了传统外科手术的界限,利用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直观地给出三维图像,并在三维图像上进行切割、旋转、设计并模拟手术过程,预览手术的成果并作出接近于真实手术的决定[1].肿瘤、损伤等原因可引起颌面骨缺损和畸形,理想的重建不仅重建外形,更重要的是恢复功能[2].目前下颌骨因肿瘤致缺损后修复的方法很多,应用较成熟的是血管化自体腓骨和髂骨移植修复,但其对供区的损伤较大[3].CAD分期牵引成骨术虽治疗周期长,见效慢,但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恢复良好.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9例因肿瘤所致半侧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CAD分期牵引成骨的方法进行重建修复,目前9例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均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38例腭板骨缺损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植骨修复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口腔准备、饮食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真做好出院指导。3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1~5年,除4例发音时有鼻音外,其余发音均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采用牵引成骨术治疗小颌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2005年5月-2007年1月对4例采用牵引成骨术治疗的小颌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的经验.结果 4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及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治疗中断.结论 合理的护理是牵引成骨术成功治疗小颌畸形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