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头穴针刺不同次数对中风偏瘫病人皮肤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前利用头穴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实践证明针刺头穴作用有明显的时间性,头穴效应有产生、发展和衰减的过程,并随时间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其特点是效应的产生、发展的潜伏期短,常在数分钟内立即出现并很快发展到高峰,其针刺效应的衰减时间也因之而出很快,因此中风病人瘫侧肢体常在每二次针刺治疗的间隔时间内常出现“反跳现象”。本实验旨在观察每天不同针刺次数对中风病人疗效的影响,并针对偏瘫病人肌肤不仁的特点,选用皮肤病阈做为实验指标。观察对象及方法一、观察对象:随机选择我附属医院患者,经CT证实为脑梗塞所致偏瘫并无严重合并症的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发病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岁,病程为3天~8个月,右侧偏瘫者38例,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32.
截瘫患者的自然死亡率很低,而往往是死于并发症,所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现结合实际工作浅谈截瘫患者护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及时了解其意识和精神状态、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体温、血气分析、囟门等情况,迅速采取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纠正缺氧状况,供给适当葡萄糖,尽早降低颅内压,合理喂养,维持正常体温,观察用药效果。结果: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32例,治愈率为80%,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缺氧所致,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及护理干预,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对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卫生知识的普及,人类对自身健康认识的提高,导致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医疗服务已成为高风险的行业,儿科护理风险性更大[1]。家庭成员呈现倒三角组合状态,使得儿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任泽娟等在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专项调查研究中显示,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2]。儿科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应激源”的环境中,极易出现身心疲惫而心理负荷过重。严重影响了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与自身潜能的发挥。护理管理者如何运用“光明思维”的理论,指导儿科护士心理稳态的调适,已…  相似文献   
35.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4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6例,4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接受头针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同时接受头针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评价患者功能状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关节活动范围及疼痛评分比较,综合组、头针组及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综合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头针组和康复组(P<0.05),头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张力、躯体平衡,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其疗效(尤其是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单一采用头针治疗或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照分配隐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除采用针康法治疗外,每日进行一次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治疗均持续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及3个月随访时,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FIM评分提高幅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配合针康法治疗,较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近10年来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该方法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提示将头穴丛刺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医院各科室患者所需直接护理时间及临床护理人力配置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计算我院临床科室754例患者24 h内直接护理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评估患者的病情分级和自理能力.结果 我院各项护理操作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与叶文琴所给出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与患者的病情分级及自理能力都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科室护理人力的配置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分级及自理能力情况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缺血区周围内皮素受体-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以及针康组,按时间点每组又分为3天、7天、14天、21天共4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动物模型,造模后24 h分别进行相应干预.针刺组仅采用头穴丛刺,康复组仅进行康复训练,针康组采取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采用行为学评分法分析大鼠运动功能,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灶周围皮质ET-β受体表达.结果:针康组术后14天、21天行为学评分低于针刺组、康复组,且针康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大鼠ET-β受体阳性细胞数增加,3天和7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低;3天、7天和14天时,针康组ET-β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针刺组、康复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与减少缺血区周围ET-β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6 只建立T11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电针组、针康组各16 只,其余8 只为空白组。造模后3 d 开始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 d、7 d、14 d、21 d 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组织中BDNF 的表达。结果治疗后,针康组BBB评分高于电针组及对照组(P<0.05);BDNF 水平高于电针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脊髓损伤的恢复与脊髓组织中BDNF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