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腿型(PCDLBCL, LT)多发于老年患者, 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在每年新发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约占4%[1]。研究表明, PCDLBCL, LT患者中存在MYD88、PIM1、CD79B等基因的高频突变, 且BCR信号通路上的基因(CD79A/B或CARD11)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目前, 国内对于PCDLBCL, LT的研究仅见于个别病例报告及小样本量的临床病理研究, 尚未开展对PCDLBCL, LT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PCDLBCL, L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 本文收集了11例PCDLBCL, 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普乐沙福(Plerixafor)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淋巴瘤患者中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采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普乐沙福+G-CSF组)或单用G-CSF(G-CSF组)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之间临床资料、干细胞动员/采集成功率、移植后造血重建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全部184例淋巴瘤患者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5例(62.5%)、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6例(8.7%)、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6.0%)、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0例(5.4%)、套细胞淋巴瘤6例(3.3%)、间变大细胞淋巴瘤6例(3.3%)、NK/T细胞淋巴瘤6例(3.3%)、伯基特淋巴瘤4例(2.2%)、其他类型B细胞淋巴瘤8例(4.3%)、其他类型T细胞淋巴瘤2例(1.1%)。31例(16.8%)患者曾接受放疗。普乐沙福+G-CSF组84例,G-CSF组100例。普乐沙福+G-CSF组患者年龄较大、复发及三线化疗患者占比较高,其他临床特征基本一致。G-CSF组动员后1 d采集成功率为74.0%,2 d采集成功率为89.0%;普乐沙福+G-CSF组1 d采集成功率为85.7%,2 d采集成功率为97.6%。普乐沙福+G-CSF组的动员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G-CSF组(P=0.023)。普乐沙福+G-CSF组、G-CSF组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3.9(0.7~21.2)×10^(6)/kg、3.2(0.6~19.4)×10^(6)/kg(P=0.001)。普乐沙福+G-CSF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2级胃肠道反应(31.2%)、局部皮肤发红(2.4%)。结论普乐沙福联合G-CSF用于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成功率、CD34^(+)细胞采集量均明显高于单用G-CSF,不良反应少,即使在年龄较大、二线动员、复发或者多次化疗的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动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