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目的 评价USG和增强CT对甲状腺癌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73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73例患者术前均行USG和增强CT检查,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包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USG和增强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USG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69.9%,增强CT为8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7).USG诊断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1.6%,阳性预测率为64.0%,阴性预测率为60.4%;增强CT诊断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7.1%,阳性预测率为61.7%,阴性预测率为76.9%.2种检查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848,P=0.152,P=0.489).结论 USG与增强CT检查对定性诊断甲状腺癌及评估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amin A,VA)对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acid,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对孕12.5 d Wistar大鼠进行单次腹腔注射,注射物分别为VPA(60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将出生雄性子鼠分为3组:对照组(VPA组,n=11)、维生素A治疗组(VPA+VA组,n=12)以及生理盐水组(SAL组,n=11)。从生后第7天开始对VPA+VA组大鼠以50 000 U/2.5 kg剂量的VA(豆油溶解)灌胃,其余两组予以等量的豆油灌胃,持续7 d。3组大鼠在生后第21天和第49天时进行眶静脉采血,比较3组血清VA浓度变化;3组大鼠生后第35天开始按序进行开场实验、三室实验、埋珠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比较3组的行为表现。结果:与SAL组相比,VPA组重复刻板行为增加、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自发活动水平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弱(P<0.05);②经VA治疗后,VPA+VA组与VPA组相比,社交能力增强、自发活动水平减轻、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P<0.05),重复刻板行为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维生素A能够改善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83.
84.
全身麻醉时呼吸的管理是反映麻醉质量的重要方面 ,通过应用血气分析来正确评估呼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麻醉科 2 3例腹部外科全麻术中的血气分析值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选择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2 3例。男 1 3例 ,女1 0例 ,年龄 2 0~ 80岁 ,其中胃癌根治术 1 4例、胆道手术 7例、布 -加氏综合征 2例。术前均无重要心肺肝肾疾病史。全组均快诱导气管内插管 ,静脉点滴 1 %普鲁卡因 0 1 %琥珀酰胆碱维持麻醉。术中机控通气 ,吸入氧浓度为 1 0 0 %[1 ] 。于全麻插管成功后 3 0min(基础值 ) ,以及根据第 1次血气分析值调整机…  相似文献   
85.
中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和意识障碍,致体位的固定而并发褥疮在临床较多见。及时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可减少患者的褥疮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2月间收治中风患者并发褥疮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诺卡氏菌经超声波破碎后,环氧琥珀酸水解酶活性比完整细胞提高40倍以上,表明细胞通透性对酶的表现活性影响很大。用顺式环氧琥珀酸二钠溶液处理诺卡氏菌细胞,可使细胞的通透性提高,表观环氧琥珀酸水解酶活增大,转化反应时间缩短。底物不存在时,诺卡氏菌细胞的环氧琥珀酸水解酶在37℃不稳定,游离细胞的表观酶活半衰期为19min,破碎细胞酶活仅10.4min,表明内源蛋白酶是造成破碎细胞环氧琥珀酸水解酶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完整诺卡氏菌细胞于37℃放置后再将细胞破碎,环氧琥珀酸水解酶的半衰期为144min,表明37℃放置后细胞通透性受到较大影响。存在底物时完整诺卡氏菌细胞于37℃放置后表现酶活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7.
增生平片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20多年来精心研制的防癌药物,是由传统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本研究用该药对DMBA所致地鼠颊囊白斑进行了阻断性治疗。用药十周后,治疗组癌变率为35.3%,对照组癌变率为96.2%,停药八周后治疗组癌变效为49.7%,对照组全部恶变。用癌变率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同时,我们用该药治疗临床白斑,对近期疗效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有效率为75%。结果表明,用增生平片治疗口腔白斑和阻断白斑恶变是有前途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女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定,尤其对患有糖尿病(DM)的女性,因此有必要通过简单的诊断测试,来确定高危糖尿病(DM)女性是否有患CAD的风险。方法本院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DM患者34例。分别对患者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成像和臂部、踝关节血压测量,以检测患者缺血性总灌注缺损大小(TPD)和踝肱压力指数(ABI)。结果缺血性TPD在男、女患者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DM患者缺血性TPD明显大于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TPD在DM男、女患者中比较无明显差异;然而,ABI〈0.9的DM女性比ABI≥O.9的DM女性有较高的缺血性TPD,ABI值在男性中间比较无差异。结论ABI评估DM无症状女性CAD患者的发病是可行的,检测结果显示缺血性TPD〉10%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一个显像指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汤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活血汤治疗组、贝那普利治疗组.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在术后第21日处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观察肾间质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处死前留取24 h尿测定尿蛋白,心腔穿刺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结果 益肾活血汤组24h尿蛋白、BUN、Scr水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PAI-1、TGF-β、CTGF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贝那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减少PAI-1、TGF-β、CTGF等致纤维化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来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0.
庞曼蕖 《护士进修杂志》2012,(13):F0004-F0004
背景离休干部陈女士,患胃部贲门癌,第三次住院进行手术治疗。1964年1月,陈女士因患子宫绒癌伴肺部转移,在化疗后行子宫摘除术;1995年7月患胃癌进行第二次手术;最近,她老觉身体不适,发现残胃贲门部又有癌症,决定于2004年7月1日行贲门癌摘除术。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也是她与死神挑战的第三次手术。陈女士坚强、自信、开朗、乐观的性格深深感染并教育着周围的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在7月1日的早晨,陈女士进手术室前,护士来到床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