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合并MR、TR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5月至2014 年4月我院共20例PDA合并MR、TR患儿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29(10.07±8.66)月;体重2.5-12(7.35±3.30)kg;PDA直径3-12(6.55±2.28)mm,管型17例,窗型2例,漏斗型1例。轻度MR12例,中度返流5例,重度返流3 例;其中合并三尖瓣轻度返流10例,三尖瓣中度返流1例。20例患者均通过左侧胸入路结扎PDA,未处理二尖瓣、三尖瓣。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61(12.4±16.76)h;监护时间:16-240(55.00±63.67)h。术后2例患者在拔出气管内插管后出现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再次插管,经过监护治疗恢复顺利。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无其它并发症。随访20 例均超过1年时间。随访期间,全组MR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3例二尖瓣重度返流改善为中度返流1例和轻度返流2 例;5例二尖瓣中度返流改善为无返流3 例、轻微返流2 例;12例二尖瓣轻度返流改善为无返流7例和轻微返流5例。合并11例TR改善为无返流7例,轻微返流4例。患儿术后一周、术后三月、术后一年LEVDD较术前比较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心胸比值术后一年较术前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A合并MR、TR的婴幼儿,对二尖瓣、三尖瓣的处理应持保守治疗态度,单纯结扎PDA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先天性心脏术后实施ECMO支持的11例患儿临床资料,包含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实验室指标、ECMO持续时间、ECMO支持过程中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1例患儿中成功脱机9例,脱机率81.8%,存活6例,存活率54.6%。11例患儿患儿ECMO辅助时间为4~192(89.00±58.27)h,住院时间为10~49(30.09±12.75)d。两组患儿组间比较:ECMO撤离时死亡患儿的Lac显著高于存活患儿(P<0.05),存活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死亡患儿(P<0.05);两组患儿组内比较:ECMO撤离时死亡患儿的Lac较ECMO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撤离时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较ECMO前显著性降低(P<0.05);ECMO撤离时存活患儿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Lac均较ECMO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ECMO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救治是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措施,存在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出血和肾功能不全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提高ECMO期间抗凝管理水平以及及时CRRT或腹膜透析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撤机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下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特点。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CPB心脏不停跳下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30例,术中维持红细胞压积0.22~0.25,温度34~36℃,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范围,监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乳酸、尿量﹑血浆胶体渗透压、鼻咽温和肛温。结果全组CPB时间12~140 min[(45.06±27.27)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4~50 h[(17.26±8.29)h],监护时间46~160 h[(93.05±32.92)h],超滤量400~1200 ml[(713.66±209.80)ml],尿量5~100 ml[(33.33±20.98)ml],住院时间10~30 d[(18.83±4.43)d],术后24 h胸引量30~120 ml[(70.40±27.07)ml]。患儿术中、终止CPB时红细胞压积(HCT)、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剩余碱(BE)、乳酸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儿均顺利脱离CPB,无CPB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结论采用合适的预充方案,合理的血液稀释,严密监测术中指标,心脏不停跳下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是安全可行的,可促进患儿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与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心动过速的原因、类型、风险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符合临床研究指标且有记录值的21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计1322例,房间隔缺损421例,法洛四联症、完全大动脉转位或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等共计194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房室通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共计189例。手术方法是胸骨正中皮肤切口或右侧腋下皮肤小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观察与监测患儿年龄、体质量、疾病类型、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心电图监测等指标。结果2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的心动过速425例,发生率20.0%。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14.8%(314/2126)、4.5%(96/2126)、0.8%(17/2126)、0.5%(10/212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心动过速与患儿低龄(OR=1.98,95%CI:1.25~2.65,P<0.01)、低体质量(OR=2.35,95%CI:1.86~2.75,P<0.01)、大型室间隔缺损(OR=1.56,95%CI:1.09~2.06,P=0.0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OR=2.03,95%CI:1.57~2.52,P<0.01)、较长体外循环时间(OR=1.77,95%CI:1.23~2.28,P<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OR=1.89,95%CI:1.20~2.55,P<0.01)、酸中毒(OR=1.63,95%CI:1.11~2.14,P<0.01)、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联合使用(OR=1.86,95%CI:1.23~2.48,P<0.01)密切相关。结论预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的心动过速,明确其原因及类型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术后患儿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注射液0.6~0.8mg.kg-1.d-1。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注射液10~20mg.kg-1.d-1。二者均静滴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4%。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优于西咪替丁。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输注后对婴幼儿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全部回收处理,并于术后6小时内回输至患儿体内。对照组不使用血液回收机,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弃用。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后15min、24h、第5天的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术前、术后15min、24h、72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24h引流量,围术期异体血使用率、围术期红细胞使用量、术后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使用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Hb、Hct、PLT、PT、INR、APTT、FIB、TT、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两组患儿术后15minPT、INR、APTT、TT、D-D、FD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PT、INR、APTT、FIB 、TT、D-D、FD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15min的Hb、H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术后第5天的Hb、Hct、PL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库血使用率与库血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引流量和PCC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在不同时点的凝血功能指标与不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可明显减少异体血使用率和使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可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5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患儿,其中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3例,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2例。3例患儿采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IAA矫治术(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端侧吻合);1例患儿分期手术(一期行COA矫治术,二期行ASO手术);1例患儿行ASO手术+COA矫治术。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出院。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58.20±55.64)h;ICU停留时间平均(13.20±3.42)d;住院时间平均(42.00±11.04)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出血1例、少尿和腹膜透析1例、肺不张1例。术后随访患儿无因残余解剖问题,无再次手术者。结论: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病理解剖比较复杂,手术方式与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畸形的类型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合并IAA患儿应一期矫治,合并COA的个别患儿可选择二期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28.
尹腾飞  张儒舫  沈立  谢业伟  龚瑾  李小兵 《安徽医药》2017,38(12):1603-1605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临床诊断、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12例CCAM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术后近期并发症为气胸4例,胸腔积液4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肺不张5例,经积极处理,全组患儿均痊愈出院。病理分型:I型61例(54.46%),Ⅱ型12例(10.71%),Ⅲ型37例(33.04%),IV型2例(1.79%)。本组共误诊8例,漏诊2例。随访1~87个月,平均(29.53±23.95)个月,术后1年,左肺上叶切除术后的1例患儿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复查CT提示为囊性样改变,行左肺下叶切除术。其余患儿术后均无临床症状,生长发育与活动量较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CCAM是少见的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确诊可依靠病理结果,临易误漏诊CCAM宜早期手术,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APW)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4个月,外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无效,无法撤离呼吸机,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为APW、AORPA、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后患儿出现少尿,上、下肢动脉压差大,经CT检查提示合并IAA,再次外科手术矫治;术后患儿顺利恢复并出院,随访28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别。结论 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一经诊断需尽早手术治疗,一期外科纠治效果满意,术前应完善心血管造影等检查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窒息早产儿血清肌钙蛋白(cTnⅠ)的动态变化,了解心肌损伤程度。方法对58例窒息早产儿及30例无合并症早产儿脐血、生后24h、48h、72h及7d的血清cTnI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随5个时间点逐渐增高,48h、72h和脐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7d和脐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窒息组血清cTnⅠ生后24h最高,与其他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cTnⅠ水平在脐血、生后24h、48h及72h几个时间点上,轻度组和对照组、重度组和对照组、重度组和轻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③7d cTnⅠ水平,轻度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组(P<0.01)。结论无合并症早产儿cTnI水平随日龄增加而增高;窒息早产儿cTnⅠ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恢复与窒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