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Ⅱ~Ⅳ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访,计算新发房颤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EI与房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入选的111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房颤,其中ACEI组6例(6/57例,10.5%),对照组15例(15/54例,27.8%)(P0.05),ACEI组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ACEI是降低房颤发生的最强影响因子(P0.01)。结论:ACEI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873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46例(占74%),排除冠心病患者227例(占2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造影所示的病变支数表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单个危险因素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低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DM:OR=1.919,95%可信区间:1.186,3.104,P=0.008,高LDL-c:OR=1.881,95%可信区间:1.352,2.617,P=0.000).性别分组后,男性组中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2.273,95%可信区间:1.449,3.565,P=0.000),女性则以糖尿病(OR=2.197,95%可信区间:1.028,4.696,P=0.042)为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LDL-c是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组中更为突出.但其他危险因素如性别、低HDL-c、高血压病和高龄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其它危险因素间接对冠心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53.
偏瘫后上肢的反复刺激与双侧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表现.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会有一侧上肢的功能障碍。上肢功能的障碍不仅影响粗大动作的技能.更影响精细动作的完成.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降低其生活独立性。但由于上肢及手功能的复杂性,脑卒中后其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人意.据报道仅有15%甚至更少的患者上肢功能能完全或基本恢复.但还有20%的患者可能会完全丧失上肢功能。如何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是我们康复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4.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使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下降6-10mmHg,舒张压下降4-8mmHg。WHO,特别是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Ⅶ)建议那些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要进行50%VO2max强度的有氧运动30min,每周5—7次。按照上述指南.要坚持每次30min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10周后运动的降压效应方能显现出来。研究表明,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患者的安静状态血压。  相似文献   
55.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使肺静脉电解剖隔离和消除左房碎裂电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进一步探讨与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关系。方法63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持续性房颤31例。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下,建立左心房一肺静脉电解剖模型,分别对左、右肺静脉前庭大环状消融达完全左心房.肺静脉电解剖隔离,若房颤未终止或被诱发,再标测左心房内碎裂电位,消融碎裂电位;对22例合并典型房扑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随访9个月观察影响手术复发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左心房一肺静脉电解剖隔离。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23例(71.9%)和3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8例(25.8%)经单纯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终止,不被诱发,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21.8%)阵发性房颤和19例(61.3%)持续性房颤患者经联合消融左心房碎裂电位转复窦律,2例阵发性房颤和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住院期间转复,术中总房颤即刻终止率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4.4%和80.6%(P=0.69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典型房扑是房颤术后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P=0.007)。结论肺静脉电解剖隔离结合消除左心房碎裂电位是治疗房颤的一种有效策略,房颤和房扑的启动与维持可能存在一些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56.
超声波药物导入法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很广 ,它与离子导入法相比 ,具有透入皮肤深 ,治疗时间短 ,所选的药物范围广等特点[1] 。双氯芬酸钠 (DCF)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优良的消炎镇痛作用 ,外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DCFG)不仅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引起的消化道副作用 ,而且疗效明显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 ] 。但它是否适用于超声波导入 ,即该药对超声波的敏感性如何 ,研究报道的不多[3] 。我们通过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经高频超声波作用过的凝胶剂中DCF含量 ,以确定超声波在不同强度和作用时间下 ,对该药物稳定性的影响。1…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为观察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集血清行hs-CRP检测。观察组定期到院复查,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术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介入术后hs-CRP水平显著高于介入术前(P 0.05)。hs-CRP≥3 ng/L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66%,显著高于hs-CRP 3 mg/L组患者的2.53%(P 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存在显著的局部炎症反应,检测血清hs-CRP水平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人施万细胞(hSC)朊蛋白(PrPC)、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及甲钴胺(MCb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VZV感染加MCbl干预组、VZV感染PrPC基因(Prnp)siRNA转染细胞组、VZV感染Prnp-siRNA转染细胞加MCbl干预组。设计合成Prnp的siRNA序列转染hSC,构建PrPC表达下调的hSC模型。以感染复数为1.0的VZV分别感染后4组细胞3 d后,加药组分别加入250μg/ml的MCbl干预。感染7 d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real time RT-PCR检测Prnp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rPC糖基化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检测TACE和TNFR1的表达,TACE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TNFR1(sTNFR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  相似文献   
59.
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但几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DES虽可降低再狭窄及靶血管重建,但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进而增加全因性死亡[6,7],这与DES引起内皮愈合延迟、不可降解聚合物永久残留导致的局部血管壁炎症反应和纤维素沉积有关,支架边缘再狭窄(RS)和晚期支架血栓(LST)形成是主要原因[8-10].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近3年来心房颤动 (AF) 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AF治疗策略的现状.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全部资料完整的病例,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 共入选住院患者5 354例,其中AF 885例,3年内平均AF的患病率为16.5%,年均AF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77,P > 0.05).(2) 瓣膜型、非瓣膜型和孤立性AF的患病率分别为2.3%、13.4%和0.8% ,非瓣膜型AF显著高于其他两者 (χ2 分别为451.750和643.397,P < 0.01).(3) AF所占比例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 合并AF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增高( χ2 = 16.649,P < 0.01).(5) 阵发AF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最多,慢性AF以洋地黄最多;AF抗血栓治疗中抗血小板占80.3%,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占8.0%.结论:非瓣膜性AF是目前AF患者的主体;AF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目前AF治疗均以控制心室率为主,抗血栓治疗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