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建立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HPLC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 HPLC法能准确测定芍药苷含量,芍药苷进样量在0.1632~0.81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0.57%(n=6)。结论建立的HPLC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用舒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麻醉科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0.5%罗哌卡因20 mL(A组);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0μg/kg混合液20 mL(B组);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0.15 mg/kg混合液20 mL(C组);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0.15 mg/kg+舒芬太尼0.20μg/kg混合液20 mL(D组),每组25例,记录4组患者神经阻滞后感觉、运动阻滞完全和持续时间、首次使用镇静药物时间、术后12、24、48 h镇痛泵使用量、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组患者神经阻滞后感觉(6.85±0.13)h、运动阻滞完全时间(5.03±0.24)h和持续时间(11.26±0.11)h均长于A、B、C组,且A组各项指标与B、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Er,Cr:YSGG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采用Er,Cr:YSGG激光一次性治疗。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实验组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r:YSGG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25.
覃英  陈英 《医学信息》2010,23(5):1326-1327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中药外洗(三联疗法)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中药外洗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指标、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佳,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三联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中HBV基因型的群体差异,以及不同的基因型种类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重庆地区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重庆8个地区768例HBV感染者血清样本及其临床诊疗历史数据,PCR提取目的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获得的HBV S基因序列,运用NCBI在线软件及MEGA6.0软件分析每例HBV样本的基因型种类,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S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基因型情况与临床特征及S基因突变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庆地区HBV感染者中,B和C基因型在年龄、性别、临床用药及HBV DNA载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值(40U/L)比例方面C基因型明显高于B基因型,HBeAg阳性率方面C基因型明显高于B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肝细胞癌组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者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之相应的B基因型在无症状HBV携带者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的比例高于肝硬化/肝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基因型HBV S基因不同细胞表位均存在大量突变,C基因型的多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比B基因型具有更强的致病力和更高的多突变率,且容易引起肝硬化及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为检测维修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告是否具有可比性,保障实验室报告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WS/T407-2012中第6条"可比性验证方法和程序"中标准操作规程,对我室4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WBC、RBC、Hb、HCT、PLT进行了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验证.结果 我室全自动细胞分析仪WBC低值、中值、高值比对偏差分别为4.76%、7.49%、6.49%.RBC低值、中值、高值比对偏差分别为2.94%、2.76%、2.90%.Hb低值、中值、高值比对偏差分别为3.03%、2.42%、3.05%.HCT低值、中值、高值比对偏差分别为2.65%、2.69%、2.96%.PLT低值、中值、高值比对偏差分别为9.56%、12.29%、9.09%.结论 维修后的4台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细胞分析仪WBC、RBC、Hb、HCT、PLT均符合行业分析质量要求,具有可比性,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重视仪器间的比对,并选择正确的比对方案,以保证实验室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无钙透析液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对比无抗凝剂透析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有高危出血因素需要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9例,随机分RCA组(28例,治疗56例次)和无抗凝剂组(31例,治疗65例次)。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变化,观察透析器及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及患者出现出血事件。结果 (1)RCA组治疗56例次中,发生0级凝血42例次(占75.00%),Ⅰ级凝血10例次(占17.86%),Ⅱ级凝血2例次(占3.57%),Ⅲ级凝血2例次(占3.57%)。无抗凝剂组治疗65例次中,发生0级凝血3例次(占4.62%),Ⅰ级凝血35例次(占53.85%),Ⅱ级凝血18例次(占27.69%),Ⅲ级凝血9例次(占13.85%),无抗凝剂组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率显著高于RCA组(P0.05)。(2)透析后2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均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2组透析后血PH及HCO3-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2组血红蛋白、Na~+、Ca~(2+)、凝血活酶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病人在透析治疗中均未见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原出血症状无加重,亦未发现新的出血事件。结论对有高危出血因素患者行血液透析,使用无钙透析液联合枸橼酸抗凝和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但后者比前者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率显著升高,而局部枸橼酸抗凝法需依据滤器后及外周血钙离子浓度变化调节枸橼酸输入速度,同时在静脉端补充钙。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对降低子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选取60例有较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子宫颈癌患者,应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 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干预前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77.64±7.65)分和(71.71±7.83)分,复杂性维度分别为(30.70±3.14)分和(29.34±4.01)分,不明确性维度分别为(46.94±5.90)分和(43.00±5.13)分,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可降低子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有所下降;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药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度均列抗菌药物的前3位;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庆大霉素片分列DDDs排序首位.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用药档次偏高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