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05篇
  免费   2244篇
  国内免费   1401篇
耳鼻咽喉   213篇
儿科学   399篇
妇产科学   420篇
基础医学   1717篇
口腔科学   532篇
临床医学   7127篇
内科学   3274篇
皮肤病学   535篇
神经病学   719篇
特种医学   15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2837篇
综合类   12853篇
预防医学   6014篇
眼科学   480篇
药学   5385篇
  53篇
中国医学   4756篇
肿瘤学   1210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929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646篇
  2020年   878篇
  2019年   952篇
  2018年   1018篇
  2017年   677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990篇
  2014年   2380篇
  2013年   2146篇
  2012年   2403篇
  2011年   2465篇
  2010年   2400篇
  2009年   2313篇
  2008年   2332篇
  2007年   2313篇
  2006年   2204篇
  2005年   2230篇
  2004年   2146篇
  2003年   1698篇
  2002年   1385篇
  2001年   1411篇
  2000年   1342篇
  1999年   1247篇
  1998年   1053篇
  1997年   1044篇
  1996年   906篇
  1995年   917篇
  1994年   865篇
  1993年   667篇
  1992年   629篇
  1991年   546篇
  1990年   427篇
  1989年   380篇
  1988年   352篇
  1987年   298篇
  1986年   235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172篇
  1982年   158篇
  1981年   129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78篇
  1977年   49篇
  1975年   27篇
  196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艾本加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本加放疗与单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间的单发性骨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结果单放疗组疼痛总缓解率为85.0%,放疗+艾本组为9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放疗+艾本组止痛起效较快且新的骨转移发生少(P〈0.05).结论艾本与放疗合并使用治疗恶性肿瘤单发性骨转移止痛快,并能防止新的骨转移发生.  相似文献   
992.
5-Fu和α干扰素抗肿瘤血管形成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5-Fu是常用的化疗药,可长期口服给药,其是否有抗血管形成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α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及抗血管形成作用已为人们公认.本实验研究这两种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协同效应,以期为两者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软组织血管瘤的X线平片、CT 和MRI 征象,探讨CT 和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软组织血管瘤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动态增强扫描8例,MRI检查15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9例,蔓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瘤3例,混合型血管瘤2 例,血管瘤病3例。CT平扫肿瘤呈结节状、分叶状、管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呈扭曲血管状,而非血管成分不强化或轻度强化。MRIT1WI上肿瘤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其中夹杂不均匀信号,病理上代表了脂肪、纤维组织、平滑肌、血栓、静脉石和钙化。结论:CT和MRI对血管瘤均可作出定性诊断,但MRI在显示血管瘤内特征性的血管及血管成分间的脂肪纤维组织方面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 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2b。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单用干扰素治疗组(P <0 . 0 5 ) ;两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 Ⅳ)、TGF- β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 <0 . 0 1) ,治疗组优与对照组(P <0 . 0 5 )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干扰素α- 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在抗病毒方面有协同作用,并能增强抗肝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梯度减压法预防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脑膨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梯度减压手术治疗颅内出血对预防术中脑膨出的疗效。方法 对GCS≤8分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或高血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梯度减压手术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所有病例中有2例(3.8%)脑肿胀较严重患者发生术中轻度膨出,死亡10例(18.9%);对照组脑膨出13例(26%),死亡17例(3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10.52,P〈0.01)。结论 采用梯度减压手术可使高颅压状态下颅压下降有梯度过程,能分次减低脑组织对骨窗部位的顺应性,降低局部压力梯度,有效避免局部脑组织卡压以及由于血管外力突然降低引起调节麻痹,导致血管急性扩张,从而避免脑膨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缺的肺动脉压测定与连续波多普勒法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4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缺患者分为两组,以室缺合并平均肺动脉压〉20mmHg为观察组,室缺合并平均肺动脉压〈20nm、Hg为对照组,应用连续波多普勒法与术前用导管法所测肺动脉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连续波多普勒法测出肺动脉压与导管所测肺动脉压显著相关(r=0.70,P〈0.01),可达到定量诊断肺动脉高压的目的;对照组不紧密相关(r=0.65,P〉0.05)。结论连续波多普勒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缺的患儿的肺动脉压评估可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兔缺血再灌注纤溶活性、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胺碘酮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组,Ⅲ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组,Ⅳ组:IR+利多卡因组,Ⅴ组:IR+胺碘酮组;各组(除Ⅰ组外)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点,缺血60min,再灌注240min(Ⅰ,Ⅱ组不进行再灌注),分别取结扎前、再灌注前、再灌注240min血测定内皮素(endoc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血浆ET,NO浓度和PAI活性显著高于结扎前(P<0.01),tPA活性显著低于结扎前(P<0.01),再灌注后,血浆ET,NO浓度和PAI活性进一步升高,tPA活性进一步下降,与再灌注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后,与IR组对比,胺碘酮能显著降低血PAI活性和ET浓度(P<0.01);利多卡因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胺碘酮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AI活性、抑制内皮细胞释放ET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壮阳祛痰法--消白饮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结果及对性激素、免疫球蛋白和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对82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后,分析病因为肾阳不足,痰湿阻络,阴器失养而致,采用自拟消白饮(由淫羊藿、仙茅、桂枝等药组成),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自身血清性激素(FSH、LH、E2、P、T);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头发微量元素(Cu、Zn、Fe、Ca、Mg)水平.结果治疗后治愈69例,占85.4%,总有效率100%,治疗后检测FSH、LH、下降,E2、P、T、IgG、IgA、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gM、微量元素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壮阳祛痰法对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提高E2、P、T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如何通过加入前体来提高生物合成纳他霉素的产量,进行了前体种类选择、前体加入量及加入时间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丙酸钠是比乙酸钠、丁酸钠、正丙醇更佳的纳他霉素合成前体,乙醇及正丁醇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无明显促进作用;在发酵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6%的丙酸钠.纳他霉素产量达3014.43mg/L,与不添加前体相比提高了185.8%,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加替沙星致不良反应5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例1女,34岁。因下腹部疼痛10d,加剧ld,于2003年7月23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左侧附件炎,于当日上午9:00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L静滴,滴速约20滴/min。静滴约1min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红,并诉头晕。BP9l/69mmHg(1mmHg=0.133kPa),P81次/min。减慢滴速至6滴/min。5min后,症状加重,遂予停药,未作特殊处理,留观0.5h后症状逐渐好转。例2女,34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h,于2003年9月4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尿路感染,于当日上午8:55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5滴/min。静滴约2min后,患者自觉注射部位疼痛(经检查输液针头未脱出),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