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4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06篇 |
内科学 | 75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213篇 |
预防医学 | 8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20篇 |
中国医学 | 98篇 |
肿瘤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联合应用抗生素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把202例接受预处理或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患者分3组给予经验性治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组84例、单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组78例和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治疗组40例。结果碳青酶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有效率为93%,碳青酶烯类单药组66%,头孢类或喹诺酮类组有效率为30%。结论结合G^+菌分离率和致病率逐年升高特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一线治疗粒缺期感染可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2.
薛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2,8(2):94-96
本文集收确诊为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33例及经同位素检查确诊的脾功亢进患者23例的完整骨髓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较脾亢者低,并有增生受抑的表现。脾亢者红系统增生最为显著,粒系增生相对减低,粒红比例显著低于苯中毒者,苯中毒者粒系受损更重,骨髓象可见细胞老化及中毒颗粒等形态异常,脾亢患者则表现为红系统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63.
复方苦参注射液大鼠胆汁、尿液排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胆汁和尿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胆汁和尿液的排泄情况。方法 在胆汁和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采用氯仿提取处理,以甲醇:10 mmol/L NH4Ac-0.02%HCOOH-水=90:10 (V:V)为流动相;CN柱分离,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7个时间段的胆汁及5个时间段尿液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胆汁和尿液累积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 大鼠20 h内胆汁中4种生物碱的排泄率曲线逐渐走平;在胆汁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分别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72 h内,尿液4种生物碱排泄曲线基本达到平台,尿液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和排泄量分别显著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排泄到第3天各主要成分浓度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主要通过肾脏以尿排泄为主,一部分通过胆汁排泄,但推测可通过肝肠循环方式再次进入体循环以尿排泄,并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物。 相似文献
64.
压疮又称褥疮,是因身体局部过度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一旦发生不仅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费用,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感染而导致病人死亡。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对压力的反应力、活动能力、移动力及营养等都较差,加之尿便失禁,这些都是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因此存在皮肤完善性受损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65.
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分别对影响微丸粒径分布及收率的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成丸过程中影响收率的主要工艺因素进行优化。结果:主药与辅料的比例、黏合剂的浓度、主机转速和滚圆时间对微丸的粒径分布和收率有较显著的影响。喷浆和供粉速度是成丸过程中影响微丸收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按优化后的处方及工艺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得18~24目微丸的收率为89.7%,且表面光滑,圆整度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制备腺苷蛋氨酸的注射用溶剂并测定溶剂中赖氨酸含量。方法:用抗坏血酸与本品进行衍生化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33%。3批样品中L-赖氨酸的含量分别为401.1/支,398.9/支,400.6/支。结论:本制剂制备容易,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方法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棕榈酸酯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_(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乙醇:水(40∶50∶1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阿昔洛韦棕榈酸酯在10~5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7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可用于阿昔洛韦棕榈酸酯亚微乳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分析半夏多倍体复合体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差异模式)。方法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采用34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扩增共得到7708条带,其中5636条带为甲基化多态性带在半夏7倍、8倍、9倍、10倍体值株间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不大。总扩增位点甲基化水平在54%~58%,全甲基化率为24.1%~24.3%,高倍性植株甲基化程序相应比较高。除甲基化水平稍有变化外,半夏不同倍性株间的DNA甲基化模式也形式各异,检测到的带型分为两大类(和型)。其中,不同倍性间DNA甲基化状态保持不变的位点占52.5%,归为型;少部分检测位点(占47.5%,归为型)的DNA甲基化模式在不同倍性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半夏多倍体复合体各倍性植株间存在大量的胞嘧啶甲基化变异且整体甲基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