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正1病案介绍患者,男,28岁,2009年9月16日初诊。患者双下肢紫癜20余天,间断腹痛4天加重1天。患者20余天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皮疹,外院考虑"过敏性紫癜",予口服泼尼松片至就诊时(具体剂量及服法不详)。4天前出现间断胃脘痛,喜按,且双大腿皮肤紫癜增多,查血尿便、B超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予解痉止痛药可缓解。就诊前日晚  相似文献   
22.
王暴魁教授善于运用生黄芪治疗膜性肾病,他认为肾气不足和肾风内扰是膜性肾病的常见病因。生黄芪可以补益肾气、祛除肾风、利水消肿,是一味治疗膜性肾病的重要中药。王暴魁教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大剂量生黄芪治疗膜性肾病,与他药配伍使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3.
24.
周盈  蔡倩  刘晴  王暴魁 《环球中医药》2020,13(2):344-348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合并症,已成为目前全球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DKD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药优势凸显,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中药复方干预DKD db/db小鼠模型控制DKD进展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分别从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异常表达、自噬行为异常等几方面机制对其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主要伤害死亡数据, 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3.5%, P<0.001), 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0%, P=0.104)。主要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 50~79岁人群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0~岁组AAPC=3.9%, 60~岁组AAPC=5.6%, 70~岁组AAPC=4.6%, 均P<0.001)。男性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男性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较女性更快(男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 女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3.8%;男性溺水组AAPC=-4.0%, 女性溺水组AAPC=-3.5%, 均P<0.001), 女性自杀及后遗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女性AAPC=-6.4%, 男性A...  相似文献   
26.
目的依托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探讨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 TOR)信号通路在心肌中的表达及益气活血方对其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益气活血方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第2天灌胃给药。以第7、28天为观测时间点。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区边缘Akt、m TOR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第7、2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率(LVFS)显著降低(P0.01),第7天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升高(P0.01),第28天模型组大鼠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第28天LVEF、LVFS升高,LVEDV和LVESV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梗死区边缘室壁变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梗死区边缘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模型组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m TOR值增高(P0.05),Akt、m TOR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Akt、p-m TOR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1);各给药组p-Akt/Akt、p-m TOR/m TOR比值增高(P0.05),Akt、m TOR m-RNA表达增强(P0.05或P0.01),各给药组均可明显提高pAkt、p-m TOR阳性细胞率水平(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功能,可能通过激活心脏自我保护机制Akt/m TOR信号通路产生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肾脏病防治工作,根据临床上肾脏病常呈现出"症少难辨"的特点,传统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思路难显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了"寡症"概念,由此形成了以"逻辑推理、病证结合、中西互参"为特点的新型中医辨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发病隐匿、症状单一,绝大多数患者因体检发现尿蛋白阳性或水肿来诊,无其他不适主诉,传统辨证论治难以避免以偏概全,甚则忽略病机的主要矛盾。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基于"寡症"理论辨病辨证论治IMN可提高辨证准确度,保障临床疗效,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根据古今文献,结合肾脏病理特点探讨王暴魁教授糖尿病肾病"消渴热"病机理论形成的渊源,初步总结糖尿病肾病"消渴热"病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先天与伏邪是主要成因,饮食不节是重要条件;"消渴热"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早期消渴热盛、肾络未伤,中早期热盛生风、食气伤阴,中后期肾阳衰败,湿浊泛溢;基于"消渴热"病机的诊治有利于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对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1.HCV的分子生物学 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发展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预防性疫苗是一个研究的热点。HCV呈现出广泛的基因异质性,目前将  相似文献   
30.
HCV引起免疫损伤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细胞免疫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Tc)的作用。进行丙型肝炎病毒T细胞表位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CV持续性感染机制 ,并为研制抗病毒疫苗奠定基础。本文对近年来HCV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