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 观测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更新率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通过微透析动态采样以及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D),观察电针风池穴对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更新率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及假手术+电针对大鼠纹状体内NE/DA、DOPAC/DA、HVA/DA和5-HIAA/5-HT的比值没有显著影响.手术造模可致NE/DA在缺血15 min、再灌注30 min及再灌注105 min显著下降.手术造模后DOPAC/DA在缺血60 min显著升高,并于再灌后30 min降至低点.HVA/DA的结果 与DOPAC/DA相似.电针治疗后,NE/DA、DOPAC/DA、HVA/DA于电针治疗结束后30 min达到顶峰.5-HIAA/5-HT在手术造模中迅速上升,并于缺血后30 min降至低点,再灌注后75 min达到顶峰,电针治疗对该比值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电针可以特异性地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E和DA的更新率,增强NE和DA能神经元活性,而对5-HT的代谢没有显著影响.提示电针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2.
推拿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在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了推拿、针刺及未加推拿和针刺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的变化并作比较;结果显示:早期推拿、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应用推拿、针刺防治急性脑梗塞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推拿、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神经缺损评分、脑梗塞程度、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表达方面探讨推拿、针刺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用线栓法制成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缺损评分;在阻塞2h,再灌注24h后。应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缺血对照组、缺血加推拿组、缺血加针刺组、缺血加针刺加推拿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塞程度,脑组织神经细胞死亡与凋亡的分布及P5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推拿,针刺均可减少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梗塞程度、减少缺血所致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及DNA双链断裂(TUNEL阳性),减少梗死周边区皮层P53数量。结论:推拿、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74.
远近穴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 MDA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观察电针头部的百会、人中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 SOD活力、MDA含量、脑含水量、大鼠神经病学行为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头部穴位组、肢体部穴位组神经病学行为评分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 ;头部穴位组、肢体部穴位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 SOD活力明显提高 ( P<0 .0 5、P<0 .0 1)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穴位组 MDA含量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头部穴位组脑含水量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肢体部穴位组脑含水量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头部穴位组和肢体部穴位组均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两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5.
穴位,中药功效相似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王执中明言:“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古人还说:“《脉决》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善医。”中药及针灸均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针灸处方以穴位为基础,中药处方以药味为基础,穴位和中药的功效必然有其相似之处。本文仅于此作一阐述。中药被载录以来,即有其功效的明确表述。穴位自被载录以来,一直是以主治病症来予以表述。主治和功效两者之间定义是有差异的。主治指可用于具体病症。如中极主治遗精、遗尿、尿潴留等。功效是主治病症规律性的系统全面的概括,指其具有的作用,如中极穴“…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缺血前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用于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方法:选用实验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缺血组、模型组、缺血前期电针组,于术后12h处死并检测大脑皮层患侧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血清一氧化氮。结果:和模型组相比,缺血前期电针组大脑皮层NE明显升高,血清中NO的水平提升。结论:缺血前期电针通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善等,在不同的环节阻断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瀑布性损害反应,具有防治缺血性中风及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提示临床早期电针防治中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大麻素CB1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以完全弗氏佐剂造成AA大鼠模型,在电针治疗四次后以大麻素CB1受体拮抗剂AM251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缩爪反射潜伏期(PWL)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伏膈核、尾状核内CB1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电针治疗后大鼠PWL延长,电针+AM251组的电针镇痛效果显著弱于电针组(P<0.01);(2)电针+AM251组较电针组大鼠伏膈核、尾状核内CB1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与假模型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Western blot结果与FQ-PCR结果一致:电针+AM251组较电针组大鼠伏膈核、尾状核内CB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与假模型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251能够翻转电针后大鼠伏膈核、尾状核内CB1受体的高表达,减弱电针镇痛作用,提示CB1受体可能参与电针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以脑组织Ca^2+、Na^ 、K^ 含量为指标,比较电针近脑部的百会、人中穴和远脑部的环跳、昆仑穴对脑缺血的影响。结果 两组穴位对脑组织中异常升高的Ca^2 、Na^ 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两组之间无差别。结论 头部穴位组和肢体部穴位组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9.
观察激光透穴离子导入法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这种方法提供实验依据.将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激光透穴离子导入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激光透穴离子导入组在术后0 h、12 h、24 h分别进行3次治疗,并动态观察各组的神经症状,24 h后处死,检测脑组织中的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激光透穴离子导入组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升高脑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Ca^2+-Mg^2+-ATP酶的水平.激光透穴离子导入法能调节能量代谢,在不同的环节阻断脑缺血再灌后的瀑布性损害反应,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