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为了减轻上颌窦根治术后病人出血、肿胀、疼痛程度及缩短其持续时间.方法选用合理材料制作成脸形冷袋.随机将128例上颌窦根治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于术后连续3 d应用脸形冷袋外敷,对照组术后连续3d外敷盐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渗血时间明显缩短,面部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均P<0.01.结论上颌窦根治术后病人应用脸形冷袋,能有效减轻局部症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纳入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2.0±1.2)h,未感染组手术时间(1.2±0.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延长、糖尿病史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给予降糖治疗措施,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经颅磁刺激(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TMS线圈准确地定位于相应的脑功能区,是TMS疗效以及对TMS疗效评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与TMS的结合,极大提高了TMS线圈定位的准确性,但这种多设备的组合有些环境下无法使用,如磁共振扫描时就无法使用导航。由于导航系统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中许多TMS并没有整合导航系统,则TMS线圈的定位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在MR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MS线圈定位方法。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治疗失语为例,1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采集其高分辨率T1结构像以及言语任务功能MRI图像。使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言语任务相应激活脑区,再用MRIcron软件加入T1结构像和脑激活图,从而构建大脑3D激活图,并在其上确定rTMS刺激部位,标记该部位在MRIcron中坐标,另外在头皮标记一个参照点并记下坐标。根据标记点及其坐标则可确定rTMS刺激部位在头皮的对应点。该方法确定TMS刺激点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个体自身结构图上进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操作简单,便于实现,节约成本,可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4.
婴儿沐浴间是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沐浴和日常护理操作的一个单元区间.由于新生儿自身的特点、产妇、护士操作环节的因素,新生几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呼吸道、脐部、眼部、口腔、胃肠道和皮肤等部位的感染.因此,加强本区间新生儿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产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5.
潘杏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种类繁多,各药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公司提供的试敏液配制方法各异,且剂型、剂量各不相同,增加临床护士配制试敏液操作中的不便[1]。为了解决临床护士快速配制试敏药液的问题,经过临床实践,认真总结,研究出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配制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动作词汇加工对健康人运动皮质兴奋性及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实验一:利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检查18例健康志愿者在进行具体动作动词及抽象动词语义理解加工时其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变化。实验二: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采用自身交叉设计的前后对照方法对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3周观察。在第1周、第3周要求患者认真观察代表具体动作的动词文字图片,并进行默读、复述和语义理解;第2周要求患者观察代表抽象动词词汇的文字图片,并进行默读、复述和语义理解。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30min。分别于训练前、训练1周、训练2周、训练3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简易上肢功能量表(STEF)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结果 TMS-MEP检查显示具体动作动词语义加工较抽象动词语义加工能引起MEP波幅显著增高、潜伏期明显缩短。经3周训练后8例脑卒中患者上肢FMA评分、ST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抽象动词加工训练比较,动作动词加工训练能更显著提高患者上肢FMA评分、STEF评分(P<0.05)。训练1周、2周、3周后患者MAS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与训练前FTHUE-HK评分差值以及训练3周后与训练2周后评分差值均显著大于训练2周后与训练1周后评分差值。 结论 具体动作动词语义加工较抽象动词语义加工能更显著增强健康志愿者运动皮质兴奋性,具体动作动词加工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和神经电生理指标观察单回合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cTB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例,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在健侧M1区随机交替进行单回合c TBS经颅磁刺激干预和假刺激干预,两种干预方式间隔1周。每次干预前后采集健侧和患侧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fNIRS静息态数据。选择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辅助运动皮质(pre-motor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SMA)、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体感联合皮质(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cortex,SAC)作为感...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观察运动功能不同的脑卒中患者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情况,可为临床制定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案提供治疗靶点。 方法:应用fNIRS基于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观察4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组静息状态下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 结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情况下,严重运动障碍组同源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SEN)及腹侧注意网络(ventral attention network,VA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严重运动障碍组非同源脑网络(SEN-VAN,SEN-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SEN-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VAN-DM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基于脱氧血红蛋白情况下,轻度运动障碍组同源脑网络(VA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严重运动障碍组同源脑网络(SEN,VAN,DM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严重运动障碍组非同源脑网络(DMN-VAN,VAN-FPN,FPN-DM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 结论:fNIRS适用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重度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源、非同源网络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9.
吞咽困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因此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后进行再评定,以探讨如何选择有效的康复治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0.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并制定出患者后期所需接受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功能恢复。发病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康复评定,发病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评定,以观测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