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种类繁多,各药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公司提供的试敏液配制方法各异,且剂型、剂量各不相同,增加临床护士配制试敏液操作中的不便[1].为了解决临床护士快速配制试敏药液的问题,经过临床实践,认真总结,研究出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配制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23.
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防止或延缓胰岛素抵抗状态进展为2型糖尿病,但运动对2型糖尿病动物的影响报道不一,运动对糖尿病动物胰岛β细胞功能和质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胰岛功能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黄芩甲消汤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黄芩甲消汤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甲巯咪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T4、FT3、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Ab、TRAb和TPOAb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后,治疗组TGAb、TRAb和TPO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甲消汤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症状,可减少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抑制右侧初级运动皮质(M1)后双侧中央前回精细分区有效连接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1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于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TBS)干预前、后分别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参照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制订的脑图谱对受试者双侧中央前回进行精细分区,选用Granger因果分析观察受试者双侧中央前回有效连接变化情况。结果经cTBS抑制右侧M1区后受试者双侧中央前回各亚区有效连接呈显著变化,右上肢功能区对左上肢、左头面部功能区的有效连接减弱,左上肢功能区对右侧头面部及右上肢功能区的有效连接增强。结论经cTBS抑制右侧M1区后,受试者双侧M1区上肢功能区的有效连接变化反映了半球间交互抑制,同时M1躯干功能区也发生了与上肢功能区方向相反的有效连接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对比外周磁刺激(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PMS)和中枢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中重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共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参加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PMS组(13例)和中枢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PM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患侧上肢Erb点的磁刺激干预,中枢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患侧初级运动皮层间歇性Theta节律性刺激(iTBS)。每天1次干预,每周5天,共2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上肢Fugl-Meyer评分(UL-FMA)、改良Barthel指数(B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估和双侧皮质静息运动阈值(RMT)测定。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了10天的干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磁刺激干预对脑卒中患者UL-FMA和BI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中枢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MAS和MMSE评分在干预前后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多数患者患侧不能诱发MEP,能诱发MEP的患者其患侧RMT远高于健侧,组间RMT在干预前、干预后都不存在显著变化(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磁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后中重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中枢磁刺激效果优于外周磁刺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铜及其衍生物近年来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阅读并总结了近几年铜稳态及铜死亡相关文献,对铜在肿瘤中的作用及铜应用于肿瘤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铜是一种必须微量元素,参与各种基本的生物过程。血清和组织中铜水平升高与肿瘤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铜在各种消化系统肿瘤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利用铜及相关衍生物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策略。结论 铜及其衍生物在消化系统肿瘤诊疗中存在广阔前景,但其能否在临床患者身上获益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脑损伤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索两类患者对康复治疗敏感性不同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损伤球麻痹患者70例,其中假性47例,真性2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给予综合性的吞咽康复治疗4周,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和时间相同,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定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评估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康复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及VFSS的评估结果均证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结论  假性球麻痹对吞咽康复治疗敏感性高,康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9.
吞咽困难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吞咽困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因此对吞咽困难患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吞咽困难患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后进行再评定,以探讨如何选择有效的康复治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在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其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32例患者还同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和X线荧光透视吞咽检查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评定,并分析认知功能正常与障碍患者在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上的差异.结果:经4周康复治疗,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不如单纯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但与康复治疗前相比仍较明显.结论:对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对其吞咽功能的改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