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眼外伤史及眼内血管性和炎症性疾病等病史,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IMEM者295例(346眼)纳入研究组;经眼科检查仅有屈光不正和(或)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261例(30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眼部及全身多个临床数据差异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中年龄50~60岁49例(16.61%)、>60~70岁90例(30.51%)、>70~80岁143例(48.47%)、>80岁13例(4.41%),排除由于80岁以上就诊患者少的缘故,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递增趋势。研究组眼轴长度为(27.34±3.70)mm、伴玻璃体后脱离者237眼(68.50%),对照组分别为(24.76±3.00)mm和144眼(47.6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研究组高血压(65.42%)及糖尿病(18.64%)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49.04%、11.1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上海地区居民IMEM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步升高的趋势;50岁及以上人群中IMEM的眼轴显著延长、玻璃体后脱离率显著增加;其全身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2.
临床上经常使用硅油作为长期玻璃体腔填充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密度低于水,对下方视网膜的顶压不足,易在该处形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比重大于水的全氟化碳液(PFCLs)和部分氟化烷对视网膜具有明显的毒性不适合长期填充眼内[1-4].  相似文献   
33.
程鹤  谷桂芳 《全科护理》2021,19(18):2550-2554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模式深入了解临床质量控制护士在医院"三级三路径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工作中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分析"三级三路径质量控制方案"在三级甲等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28名质量控制护士就在临床中推进质量控制方案实施的自我感受和问题进行一对一访谈,采用Co-laizzi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6个主题,分别是有利于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落实、能调动科室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科室一级质量控制难于有效落实、角色转换存在一定障碍、质量控制护士对质量控制方案的建议.结论:于全面质量管理下实施"三级三路径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护士存在角色转换障碍、推进科室一级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困难,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质量控制护士的心理状态及其所提出的建议,构建符合临床实践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快速玻璃体切割在PDR手术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 共48例患者52眼(男30例33眼,女18例19眼),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式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其中A组玻切速度为750c/min,B组为1200~1500c/min。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两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快速玻切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硅油的使用率较普通切速组均有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有明显减少,术后视功能恢复亦较好。结论 快速玻切能有效地减少PDR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程鹤  邹月兰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08-1810
目的:评价LASE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07/2010-01在我院行LASEK手术的271例493眼患者,按术前等值屈光度分为高度近视组(6.00~10.00D)与超高度近视组(≥10.00D),其中高度组311眼,超高度组182眼。随访1a,比较术后两组的裸眼视力、haze及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随访结束,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数为,高度组255眼(82.0%),超高度组110眼(60.4%),两者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haze均在2级之内;无明显的角膜刺激症状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对超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6.
小剂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同期入院的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治疗组)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对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达90.0%,与对照组疗效56.6%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心绞痛缓解或消失平均时间以及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回升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提示:肝素钙可逆转不稳定心绞痛高粘高凝状态,抗冠脉内血栓形成,预防和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认为小剂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也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二级预防的一项积极有效新措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