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主要与病理性高眼压有关,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的临床眼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许多学者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基因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此文从分子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突变和突变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致病基因MYOC、OPIN、WDR36、CYP1B1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肺血栓栓塞症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临床表现隐匿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策略。方法:通过对70例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和措施,观察与术中护理配合策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70例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手术均获成功,术者对术中护理配合满意度为91.91%,有20例手术时间超过6h,其中有5例为特殊食管癌患者,另15例为手术开展早期的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微创效果显著。结论:做好术前培训,做到护理专业化术中配合,规范术中护理配合策略,对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熊贞燕  何明  周辉  石珂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2):46-49,53,F0003
目的 观察在活体状态下不同浓度肝素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有关.方法 将2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肝素A、B、C组(肝素浓度:A组25 g/L、B组50 g/L、C组100 g/L),每组5只.建立双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后每组每天滴抗生素眼药水,隔天球结膜下注射相应浓度药物,记录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28 d后处死并摘除眼球进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肝素A、B、C组与对照组比较,CNV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A、B、C组间比较,肝素浓度越高,CNV面积越小(P<0.05)、数量越少(P<0.05)、bFGF含量越少)(P<0.05).结论 肝素可以有效抑制碱烧伤后兔CNV的增生,其浓度与其对兔CNV的抑制效果呈正比关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CNV形成中发挥作用,其含量变化与CNV数量平行.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LGi1抗体相关LE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电生理、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发病年龄22~72岁,男女比例5∶2,7例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6例患者有癫痫发作,4例出现面臂肌张力障碍(FBDS)。3例脑电图出现慢波或癫痫样波。3例患者MRI检查可见颞叶海马异常信号影。5例患者有低钠血症。6例患者脑脊液氯化物低。所有患者血清LGi1抗体阳性,6例患者脑脊液LGi1抗体阳性。5例合并其他血清自身抗体,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所有患者经免疫治疗均有效。结论 LGi1抗体相关LE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低钠血症,很少合并肿瘤,头部MRI以颞叶、海马受累为主,免疫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二者的规律及潜在联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66例行冠脉介入证实为冠心病的病例,根据其临床特征分为3个临床亚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2例;同时根据Gensini积分将纳入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冠脉)硬化亚组,选取20例冠脉造影证实无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分别于入院次日(或术前)及术后次日晨空腹取肘静脉血,检测AFABP及IL-6。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各临床亚组患者血清AFABP、IL-6水平均增高,AMI组血清AFABP、IL-6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而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硬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冠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AFABP、IL-6逐渐升高;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患者血清AFABP、IL-6水平术后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血清AFABP与IL-6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AFABP与IL-6联合可能更好的反映冠状动脉的炎症状态,可用于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尤其是PCI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