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72例)和无斑块组(38例)。2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测定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调查血糖、血脂及高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血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为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田海军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37-637
患者 ,男 ,44岁。 2 0 0 0年 11月 2 3日 19:40因饮酒后神志不清 2h余 ,入我院急诊科就治。查体 :血压 95 / 70mmHg ,浅昏迷状态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3mm ,对光反射迟钝。心率 86次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诊断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拟行洗胃治疗。 19:42当胃管顺利进至距门齿 30cm处时病人突然面色青紫 ,急退胃管 ,此时病人意识丧失 ,口唇发绀 ,呼吸不规则 ,听诊心音消失 ,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并推注呼吸兴奋剂及肾上腺素等药物 ,随即气管插管 ,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为明确病人死亡原因 ,在…  相似文献   
23.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分别行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11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LIF组60例,PLF组53例.术前在腰椎侧佗X线片上测量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主观评价表等指标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术后即刻对卜述指标进行重复测量.并坚持随访,分别计算两组滑脱复位率和融合率.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PLIF:(194.3±54.7)min.(402.2±123.9)ml;PLF:(179.3±45.7)min,(367.2±102.3)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LIF组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的恢复与维持均优于PLF组,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6.7%、88.6%(P=0.099);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分别为56.7%(PLIF)与37.7%(PLF).结论 与PLF相比,PLIF对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生理曲度的恢复以及椎间孔面积的扩大等指标均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亦高于PLF组.  相似文献   
2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时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以及临床症状出现加重至必须手术干预治疗的时间间隔,初步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时机.[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的脊髓受压症状起至必需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约27.6个月,而四肢肌力开始出现减退至必需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约为17.4个月,四肢症状明显加重尤其下肢肌力减退至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3个月.[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诊断明确后宜早期手术;在影像学上有明确的后纵韧带肥厚骨化伴脊髓严重受压(椎管狭窄率>60%)、或四肢尤其下肢开始出现肌力减退时应考虑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观察组在应用西洛他唑口服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像因素。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4例,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疗效不佳2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神经功能、合并糖尿病、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脊髓压迫率、脊髓高信号等相关因素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1-4年,平均2,3年。术后患者脊髓前后径及神经功能JOA评分明显提高,但颈椎曲度改善不明显。其中35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19例患者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示患者术前颈椎曲度及骨化物横断面分型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本组并发症包括7例C5神经根麻痹,5例颈肩部的轴性痛和2例血肿压迫。结论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是一种适合于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颈椎曲度及横断面骨化分型对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44岁.2000年11月23日19:40因饮酒后神志不清2 h余,入我院急诊科就治.查体:血压95/70 mmHg,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28.
气管插管后洗胃抢救重度中毒伴呼吸衰竭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年起对急性口服重度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维持呼吸的同时,经口插管洗胃,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30.
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重要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替代传统的胆管内、外引流术和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