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93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建立辽细辛中2个主要的直链酰胺成分十二碳四烯酰胺A与十二碳四烯酰胺B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并测定其在42份辽细辛(37份不同年份收集的北细辛及5份汉城细辛)中的含量。利用HPLC-IT-TOF-MS/MS技术结合对照品鉴定北细辛甲醇提取液中的十二碳四烯酰胺A与B;对2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4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HPLC-IT-TOF-MS/MS鉴别细辛中十二碳四烯酰胺A、B的准分子离子[M+H]+为m/z 248.20;2种成分在UPLC-PDA上分离度良好,在检测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0%和99.86%。在所测定辽细辛样品中,十二碳四烯酰胺A的含量为0.11~3.89 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为0.24~6.65 mg·g-1。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十二碳四烯酰胺A与十二碳四烯酰胺B的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2013年收集样品相比,2002~2003年收集样品中两者的平均含量分别降低34%和36%;这2种成分在汉城细辛中的平均含量[十二碳四烯酰胺A:(0.78±0.52)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1.69±0.83)mg·g-1]均显著低于北细辛[十二碳四烯酰胺A:(1.59±0.75)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2.90±1.17)mg·g-1](P<0.05);辽细辛地上部分十二碳四烯酰胺A的含量为0.11~0.33 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含量为0.24~0.60 mg·g-1,两者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同一植株的地下部分(分别为0.73~3.89,2.11~6.24 mg·g-1)。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对2种直链酰胺类成分可达到良好的分离并满足含量测定的要求,可用于辽细辛药材中这2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辽细辛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部队团以上干部身体健康状况,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们对某部团以上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健康体检干部1084例,其中团职干部464例,男360例,女104例;年龄35~45岁。师以上干部620例,男512例,女108例;年龄45~60岁。脂肪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斯型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成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单(下称流程单)设计小组,制定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护理过程的5类流程单,责任护士根据工作流程单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流程单应用后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患者满意率相对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4.
颌面部外科手术方法、术式的选择不仅影响病人的预后,而且影响术后病人的外在形象。术前对治疗方法的不了解以及担心术后的治疗效果,均使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因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缩短病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颌面外科病人随机分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通过分析脐动脉血气及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准确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标准.方法 随机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活婴1 980例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5、10分钟Apgar评分.登记新生儿一般信息、出生情况、母围产因素,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过程及窒息后的治疗结果.对1分钟Apgar≤7分的低Apgar评分与相应的脐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分钟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与≥8分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浓度负对数、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剩余碱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8.375、43.479、6.978、80.557,均P<0.01).1分钟Apgar评分4~7分的轻度窒息新生儿与≥8分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浓度负对数、二氧化碳分压、剩余碱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622、22.467、6.890,均P<0.05).1分钟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重度窒息与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轻度窒息血气分析结果中,H+浓度负对数、剩余碱和氧分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9.012、15.926、8.244,均P<0.05).结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更具客观性,脐动脉血气分析结合低Apgar评分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指标,可减少误诊率、漏诊率.  相似文献   
96.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附属医院,集中了医疗、教学、科研三种职能于一身,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临床实习带教是联系学生掌握抽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桥梁,带教质量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会涉及到学生日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口,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实习带教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从2005年开始参与中医药大学的本硕连读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深知带教效果的重要性,期间也曾尝试过不同的带教方式,现将其中出现的问颢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做一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差异及其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2,LP-PLA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1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9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70例(SAP组)。用血管内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斑块性质,实验室检测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并分析PAF、PDGF、LP-PLA2与斑块性质参数的关系。结果 ACS组患者的软斑块发现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8%(58/98)vs.25.71%(18/70),χ2=18.464,P0.05]。ACS组和SAP组患者的病变斑块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偏心指数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均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均高于硬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偏心指数与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与斑块的性质及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无斑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应用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和短轴前、内、后、外对应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elocity of systolic maximum,Vsm)、收缩期峰值应变(strain of systolic maximum,Ssm)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train rate of systolic maximum,SRsm),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对照组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IMT,长轴Vsm、Ssm、SRsm和短轴各对应点Vsm、Ssm、SR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及6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采用12导联同步1-IOLTER检测系统检查,测定HRV时域指标(SDNN、SDANNindex MSDD、PNN50)。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LVEDd及NT—pro—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LVEF及6-MW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HRV参数明显好转。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HRV。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利用携带人工合成的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拮抗剂(CTLA4Ig)的真核表达载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行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Th1)倾向的C57BL/6J雌性小鼠,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动物模型20只,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10只,分别行甲状腺内质粒pCI/CTLA4Ig和空质粒pCI局部注射,另设非干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只.获得血清和甲状腺、脾脏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样本中甲状腺自身抗体及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甲状腺组织CTLA-4的表达升高近两倍(P=0.038),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16及0.042),而Th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44).脾脏组织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显示了同样的改变.血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在治疗前后改变不显著.结论 甲状腺局部CTLA4Ig基因的注射可通过诱导Th1优势向Th2偏移而对EAT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