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心搏骤停及心率显著过缓是极危重的临床情况,如抢救不及时或无效则将导致死亡。为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我院从1983年5~8月期间曾对19例此类患者采用经胸壁穿刺或直视心脏穿刺法紧急按置心内膜微电极,进行体外心脏紧急起搏,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感染是目前造成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科(1984~1991年)收治的部分烧伤病例创面菌群,菌量的变化及其与血行播散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总结了1993年~1994年收治的83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介绍利用带阀门内支架 (WYW )方法介入治疗疑难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40例PDA患者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内径 (最狭处 )为 1.4~ 13 .3mm ,平均为 5 .8mm。PDA形态 :漏斗型 7例、管型 15例、乳头型 9例 ,窗型 3例、PDA结扎术后再通 6例 ( 2例为两次结扎术后再通 ,1例为体外循环下缝扎术后再通 )。其中 2 5例 ( 62 .5 % )属疑难PDA范畴。结果 用WYW方法一次堵闭的成功率为 97.5 %( 3 9/3 7例 )。即刻PDA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术后第 1天 ,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可见支架固定良好 ;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 2~ 85个月 ,无一例再通 ,恢复良好。结论 带阀门内支架的技术及装置可靠、有效 ,简化了手术 ,可堵闭各种类型的PDA ,尤其适用于疑难PDA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1992年以来,23例小儿烧伤患者发生烧伤创面脓毒症,对其中14例施行急症切削痂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灶,配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9例失去手术时机者采取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14例急症切削痂者中的11例治愈;9例未切削痂者仅1例治愈。结果说明对小儿烧伤创面脓毒症病人采取早期急症切削痂手术有利于防治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体外测试和动物实验,采用经导管逆行主动脉瓣植入的方法,评价一种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猪的心包制作一种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所有支架在体外均进行流体力学、扩张和释放实验.将这些支架采用逆行经导管的方法植入6头猪体内.这些猪在植入12 h后进行分析.结果 离体实验显示这种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的瓣叶的闭合是有效的,支架可以通过导管释放,然后完全开展并迅速固定.左右冠状动脉血流量在瓣膜支架植入后没有显著的变化.在体内试验中,逆行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膜支架于6头猪体内.然后,有一头猪在植入10 h候因为支架没有完全打开导致死亡.在其余5头猪中,瓣膜支架打开良好,无主动脉瓣逆流,也没有血栓形成.结论 该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稳定性好,可以避免瓣叶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体外循环触发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急性过程,最终导致白细胞和内皮细胞激活,使不同器官的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补体系统激活、内毒素血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手术创伤都是体外循环后炎症反应的诱发因素。细胞因子、内毒素、一氧化氮、粘附分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其释放和作用的发挥是由细胞内转录因子(核因子κB)介导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稿约的修订,探讨如何优化生物医学期刊出版流程,更好为作者服务。【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确定医学期刊的稿约内容的基本条款。【结果】稿约条款分为期刊情况介绍,投稿须知,论文撰写规范,法律、伦理和道德4类57条。在确定稿约修订的条款后,对《临床儿科杂志》稿约进行逐条修订。【结论】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对稿约的重视普遍不足,应注意对稿约的定期更新。  相似文献   
89.
背景:有资料表明,猪的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有极大的相似性,其代谢、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与人类有99%的共源性.目的:拟通过介入封堵左前降支建立规范化的猪室壁瘤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5-12/2007-07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功能材料实验室及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枫泾家猪13只, 雌雄不拘,体质量30~40 kg.方法:在充分腹腔、静脉麻醉诱导下,对13只家猪行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7号动脉鞘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鞘管在导丝引导下通过球囊将"WYW"冠状动脉栓塞装置输送至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扩张球囊,释放栓塞装置,再次行冠脉造影,确认栓塞装置对冠脉前降支已形成可靠的封堵.术中、术后严密心电血压监测并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主要观察指标:观测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心肌核素显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照影及病理学变化.结果:1只动物在术前死于麻醉意外,6只在封堵过程中死于心室颤动,其余6只均存活.术后4周复查冠脉照影显示,远端血流已100%阻塞,左室照影示心尖部及左室前壁室壁运动消失.栓塞前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呈正常表现,阻断后即刻出现ST段持续性抬高,R波振幅降低,T波高耸,ST-T融合波出现,胸前导联明显.ST段约2周后降回基线,术后4周可见病理性Q波.术后12 h血清肌钙蛋白测定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见心尖和左室前壁呈放射性的核素灌注充盈缺损,室壁变薄,有室壁瘤形成.心脏超声显示,6只动物均出现室壁局部节段性收缩运动减弱,以左室前壁及心尖部尤显.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心尖梗死区心肌纤维消失、被胶原纤维所取代,其间有少量毛细血管;右室前壁梗死边缘区有残留心肌纤维核固缩、溶解,除胶原纤维填充外还有较多炎症细胞和毛细血管浸润.结论:应用"WYW"介入栓塞法建立的室壁瘤模型较接近临床病理生理演变过程,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9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004年-2007年我院共接诊3人以上成批伤患100起,其中5人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起,共733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