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联合A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治疗组(简称激动剂组)和PEMF联合CGS-21680治疗组(简称观察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制成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DD)大鼠模型。制模后激动剂组向L5-6椎间盘注射100 μl CGS-21680(100 μg/kg),观察组注射CGS-21680后再给予PEMF干预,磁场强度1.5 mT,磁场频率75 Hz,脉宽150 μs,暴磁30 min/次/d,连续干预14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进行8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采用ELISA及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A2AR、NLRP3、Caspses-3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 结果 模型组髓核及纤维环退变明显,观察组髓核细胞皱缩、坏死及纤维环断裂情况显著缓解。干预后观察组椎间盘髓核Col Ⅱ阳性表达、A2AR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增加(P<0.05);而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显著降低(P<0.05);另外观察组大鼠椎间盘组织NLRP3、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亦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PEMF联合A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能协同上调IDD模型大鼠A2AR活性,下调促炎因子IL-6、TNF-α及NLRP3、Caspase-3表达,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椎间盘退变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42.
从1985年1月到2008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5例,取得一些初步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5~58岁,平均31岁.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可视骨凿精准成形技术在全可视脊柱内镜(full-visualized spinal endoscopy,FVSE)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FVSE下手术治疗的14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应用可视骨凿精准成形技术(骨凿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19~68岁(45.3±15.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25.6kg/m2(22.3±1.8kg/m2);L2/3 8例,L3/4 15例,L4/5 25例,L5/S1 15例;膨隆型20例,突出型22例,脱出型12例,游离型9例;中央型10例,旁中央型21例,椎间孔型24例,极外侧型8例。80例应用环锯切除部分上关节突成形技术(环锯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19~68岁(43.8±14.1岁),BMI 19.2~24.1kg/m2(21.5±1.6kg/m2);L2/3 9例,L3/4 17例,L4/5 30例,L5/S1 24例;膨隆型23例,突出型31例,脱出型19例,游离型7例;中央型13例,旁中央型27例,椎间孔型29例,极外侧型1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孔面积,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骨凿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与透视次数分别为84.6±14.3min、23.1±8.3mL与2.9±1.6次,环锯组分别为86.6±15.1min、32.2±6.4mL与5.6±1.0次,骨凿组总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较环锯组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两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孔面积均较术前变大(P<0.05),环锯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孔面积变化率均大于骨凿组(P<0.05)。两组术后3d、1个月、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MacNab标准疗效评定,骨凿组优43例,良18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6.8%;环锯组优57例,良20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6.3%,两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VSE下应用骨凿精准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应用环锯成形技术的临床效果相近,但应用可视骨凿精准成形术中透视次数少、出血少。  相似文献   
44.
Nd:YAG激光对牙齿根尖封闭效应的微渗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Nd:YAG(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低能量连续Nd:YAG激光对新鲜离体牙进行不同能量及方式的照射,结合微渗漏实验对激光照射后的牙齿根尖封闭效应进行评估。结果 Nd:YAG激光无论经根管外还是于根管内照射根尖孔,均可显著减少根尖微渗漏。结论 Nd:YAG激光在促进根尖封闭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探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新疗法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5.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软组织常见病之一 ,笔者采用囊腔内注射碘制剂 ,从而达到治疗愈病变的目的。  作者单位 :3 0 0 0 70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院门诊患者 16 2例 ,囊肿位于下唇的 131例 ,舌尖部 2 6例 ,颊部 3例。年龄在 6~ 6 5岁 ,男女之比约1.3:1。在 16 2例患者中 ,单发的 10 6例 ,多发的 6 6例。术后复发就诊的有 5 8例 ,囊肿最大的约 2 0mm× 15mm× 5mm。2 .注射方法 :将碘酚与碘甘油按 1:1体积比例 ,配制成碘制剂备用。口内粘膜消毒后 ,将碘甘油涂于囊肿的表面及周围 5mm粘膜上 ,用空针从囊…  相似文献   
46.
合并用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或减低毒副反应,抗菌药物并用,还可延缓或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从处方分析中可看出,有些药应该并用的而没有并用,从而失去增效机会,有些药不该并用而并用了,轻则减缓药效,延误病情;重则产生毒副反应、严重的并发症,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观察和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应用于1—3岁小儿全麻手术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00例,手术时间为上午8:00~11:00,年龄1-3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导管组),采用7%七氟烷、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诱导,A组置人喉罩,B组采用喉镜经El明视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O)、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1)、及其后2min(T2)、5min(T3)和拔管后即刻(T4)的MBP、HR的变化及血浆皮质醇水平(Cor)。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BP、HR变化:(1)A组,与TO相比,T1、T2、T3、T4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2)B组,T1、T2较T0明显升高;T3稍下降,与T0比,升高仍有显著性(P〈0.05);(3硅且间比较,T0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T1、T2、T3、T4时均较同时段A组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醇水平:(1)A组,与T0相比,T1、T2、T3、T4、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2)B组,与T0相比,皮质醇水平T1、T2、T3、T4时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比较,T0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T1、T2、T3、T4时皮质醇水平均较同时段A组皮质醇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喉罩用于1~3岁小儿全麻引起的应激反应明显小于气管导管组。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3例近回盲瓣回肠切除吻合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例此术式患者手术情况,其中肠套叠、肠粘连、肠坏死、癌性梗阻各1例,均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未行肠外置造瘘术,观察术后病情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复发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2~3天肠道功能恢复,无1例出现感染及肠胃功能恢复缓慢的情况,术后8天拆除缝线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肠胃功能良好.结论:近回盲瓣回肠切除吻合术较传统的肠外置造瘘术及右半结肠切除术有较多的优势,但亦容易产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产生,因此术前术中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和注意吻合的操作细节,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与T管引流术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31例患者因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开腹T管引流组和腹腔镜T管引流组,比较观察两组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开腹T管引流组65例患者,腹腔镜T管引流组66例患者,腹腔镜T管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排气和恢复正常工作更快,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3±36分钟,术后无胆汁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主诉T管引流留存期间与开腹T管引流患者相比未有其他不适.结论: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引流体现了微创技术的优越性,避免了传统开腹放置T管的种种弊端,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