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颅通定/壳多糖药物缓释小球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凝固浴成球法,制备了颅通定/壳多糖药物缓释小球。考察了颅通定/壳多糖配比、交联剂、壳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制剂药物含量和溶出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药量56.7%的缓释小球,在模拟胃、肠液中,T50分别可达40min和180min;全部溶出时间可达9h和12h。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对照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各50例及心电图(ECG)符合CRBBB加LAFB诊断(CRBBB加LAFB组)84例行心电向量图(VCG)检查.根据临床资料CRBBB加LAFB组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亚组(A组,39例)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异常亚组(B组,45例).分析T向量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占96%(48/50);OMI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94.0%(4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BB加LAFB组:A组T环形态呈狭长型94.9%(37/39);B组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84.4%(3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BB加LAFB者VCG示T环呈圆小型、狭小型与心肌缺血有关,T环呈狭长型可能为传导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公安民警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平板运动仪采用Bruce方案对40例公安民警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体检,根据其运动中及运动后所描记心电图结果分为阳性、可疑阳性、阴性3组。结果:40例(男性34例,女性6例)公安民警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例,可疑阳性8例,阴性31例。结论:男性阳性与可疑阳性者均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烟酒史等危险因素,1例女性可疑阳性者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24例,同期选择82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C指标变化的差异;随访12~24个月,终点事件为患者心源性死亡,采用Logisitc回归法分析DC、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对照组与心功能不全组比较,DC差别显著,同时DC在心功能Ⅱ级组和Ⅲ级组有明显差异,但在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组无差别(p〉0.05)。平均随访(15士8.5)个月,124例患者中,心源性死亡24例,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DC、低LVEF(≤45%)、年龄(≥65岁)、糖尿病、心肌梗死及心功能分级相关。结论DC指标对老年人CHF预后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药物价格教育计划降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费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生药物价格的教育,研究是否能够降低ICU患者费用。方法选择1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月平均收治患者约40例,实行全院计算机联网收费系统,可在线统计患者在ICU的治疗费用。首先,对7名ICU医生进行ICU常用100种药物价格了解程度调查,然后制定药物价格教育计划,对7名ICU医生进行药物价格培训,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建议尽量应用价格较低的同类替代药物。最后对2006年8—9月(教育前)和11~12月(教育后)ICU收治的患者医疗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教育前后患者费用的变化。结果教育前ICU医生仅对18%的药物价格了解。教育前药费在患者总花费中所占比例为40.4%,教育后为31.8%,下降了8.6%,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育后的化验检查费较教育前显著降低(P〈0.01)。教育前患者的日平均费用为5688元,教育后为5267元,教育后较教育前下降了421元,但也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医生进行药物价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ICU患者的药品药用比例和总费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5岁。因心力衰竭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证,行心脏收缩调节器(CCM)植入治疗。为评估CCM的工作状态,遂于不同时间(术后4天,3个月、6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CCM工作状态为刺激1h,休息2h,24h共刺激7h。当出现室性早搏时,CCM停止发放刺激,观察1个窦性心律活动后再持续发放刺激;当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时,如未感知P波,则不继续发放刺激,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时,则不发放刺激。提供安置CCM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能评价CCM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王延林  狄欣欣  高敏 《中国医药》2013,8(7):881-88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左心房大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160例PAF患者(PAF组)的Pd及Pmax,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并与160例非PAF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的Pd[(47±9)ms比(33±4)ms]增大、Pmax[(123±14) ms比(104±11)ms]明显延长,LAD [(4.2±0.6)cm比(3.5±0.4)cm]明显增大(P<0.05).Pd、Pmax与LAD在不同病因PAF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d及Pmax与LAD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6、0.558,P<0.05).Pmax≥11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9%、73.8%和75.7%;Pd≥40 ms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2.5%和82.3%;当联合Pmax≥110 ms且Pd≥40 ms时,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9.5%.以LAD≥4.0 cm为左心房扩大诊断标准,则其预测PAF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1%、65.6%和66.5%.结论 Pd、Pmax与PAF患者左心房大小显著相关,均可作为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生命体征评估对靶器官损害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为高血压至少合并1个靶器官损害患者,对照组为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患者,计算机自动统计出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动态心电图主要检测心率、缺血性ST段的改变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合并2个及以上靶器官损害患者监测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合并1个靶器官损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心率、缺血性ST段及心侓失常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命体征的评估可以有效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脏情况,准确地对靶器官损害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MRI、CT侧位定位像、CT重建图像和X线平片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院同时行胸椎或腰椎MRI和CT检查的患者50例(398个椎体),以及同时行MRI和X线平片检查的患者70例(480个椎体),覆盖T4~L5椎体范围,运用半定量分级方法,按椎体压缩程度分为0~3级,分别统计MRI-CT组和MRI-X线平片组中MRI、CT侧位定位像、CT重建图像、X线平片的各级椎体的个数,采用kappa分析得到MRI与CT侧位定位像、CT重建图像诊断压缩性骨折≥1级和≥2级的椎体的一致性,然后分析 MRI 与 X 线平片诊断压缩性骨折≥1级和≥2级的椎体的一致性;两组分别以 MRI 为标准,0级为阴性结果,≥1级为阳性结果,计算侧位 CT 定位像、CT重建图像和X线平片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RI与CT侧位定位像诊断≥1级椎体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 k=0.583),诊断≥2级椎体有好的一致性( k=0.818);MRI与CT重建图像诊断≥1级和≥2级椎体均有好的一致性( k=0.836和0.961);MRI与X线平片诊断≥1级椎体有中等程度一致性( k=0.651),诊断≥2级椎体有好的一致性( k=0.862);MRI-CT组中CT侧位定位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2%和97.1%,CT重建图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98.5%;MRI-X线平片组中X线平片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5%和96.7%。结论 MRI和CT重建图像诊断椎体骨折的一致性最高;相对 MRI,CT 重建图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而CT侧位定位像和X线平片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