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大小、原发部位与发生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的2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报告,以IUCC/AJCC 2009(第7版)关于肺癌淋巴结的分期为标准,利用χ2检验方法,分析肿瘤大小及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病灶大小与发生胸腔内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最大径>3 cm者发生胸腔淋巴结转移(N1加N2)的几率高于病灶最大径≤3 cm者,而位于不同肺叶的肿瘤易发生N2转移的位置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指肺内直径≤3 cm 的单一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且不伴有肺不张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部结节1 .肺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我们自2008 年1月-2011年9月,从胸部手术病人中随机选择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 cm的病人共计337例进行回顾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健康条件的改善,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1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8.1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诊断出肺癌,对这类人群的手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研究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人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2012年,共有310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二科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对患者的性别、疾病分期、组织学、吸烟状况、吸烟量、手术方法、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总生存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256例(82.6%)老年患者接受标准的肺叶切除术,54例(17.4%)患者接受姑息切除术。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52.9%。接受不同手术方式(肺叶切除术和姑息切除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相似(60.5% vs 60.8%,P=0.381)。性别(P=0.024)、疾病分期(P=0.028)、吸烟状态(P=0.034)和吸烟量(P=0.028)显著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吸烟状况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关的风险比为1.660(1.058~2.606,P=0.028)。结论:在老年NSCLC患者中,与肺叶切除术相比,姑息切除同样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吸烟状况与老年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VATS组58例,VAMT组6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VAMT组相比,VATS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术后肺炎发生率较低(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显著增高,且VAMT组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与VAMT相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降低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胸外科收治的208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和80例行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及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胸腔出血、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合并COPD患者,术后创伤小,肺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PCT、hs-CRP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6.
我院自1990年12月开始使用DZY-A多功能立体定向仪和DSY-Ⅰ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进行脑立体定向手术,在病人施行手术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这对麻醉管理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现将监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肋间置管引流联合生物调节制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过程中的临床操作要点。方法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均行肋间置管引流、生物调节制剂胸腔灌注治疗,对比管径大小、引流速度与量、胸腔灌注后转换体位与否及发热反应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小管径组与大管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匀速缓慢持续引流胸腔积液较间断引流方式所需时间短,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注药后转换体位与否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疗效优于不出现发热反应患者。结论肋间置管引流术宜选取小管径引流管匀速缓慢持续引流净胸腔积液,生物调节制剂胸腔灌注治疗后不需要转换体位,出现发热反应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体外循环低温麻醉后致斑秃样脱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  黄世光  陈立  王启文 《华西医学》2000,15(4):437-437
本院1992年9月至1993年1月,共行心外手术54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1例(18例年龄为9个月至14岁),后天性心脏病33例,后天性心脏病病人麻醉后出现6例斑秃样脱发.本文就6例体外循环低温麻醉后致斑秃样脱发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正>肺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是肺癌手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因此延长住院时间、提高住院费用、增加围术期风险〔1〕。高龄肺癌患者,由于机体衰老导致的多器官、多系统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尤其是术前合并心律失常者,术后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3〕,如何提高此类病人围术期安全系数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0.
目的回顾性总结及评价EP方案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38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方法 38例SCLC患者,术前均用E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行肺癌根治手术,术后化疗4个周期以上,对术后满1a38例和术后满3a23例,满5a16例进行随访,分别观察1a、3a和5a生存率。结果 38例1a生存率为92.1%;21例3a生存率55.3%;16例5a生存率为42.1%。结论 EP方案化疗和手术外科联合治疗对III A分期以内的SCL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