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一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以神经精神症状为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NPSLE),其发病率高达14%-75%。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大致在40%~50%,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国内外风湿病学界却对NPSLE的治疗缺乏系统性研究,多以经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测定肌少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并探讨其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患者,其中肌少症患者48例,非肌少症72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和CRP。结果:肌少症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7±0.9)×109/L,非肌少症组为(5.5±0.8)×109/L;肌少症组血NK细胞(CD3-CD56+)为(30.4±6.6)%,非肌少症组为(25.4±7.2)%;肌少症组血CRP为(6.3±1.2)mg/L,非肌少症组为(3.8±0.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外周血总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样细胞(CD3+CD56+)、记忆T细胞(CD4+CD45RO+)、初始T细胞(CD4+CD45RA+)、双阴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少症患者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NK细胞、CRP均高于非肌少症组,提示肌少症组患者可能存在机体微炎症和固有免疫反应过强。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受检者与筛查正常者的中医体质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12月威海地区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受检者245例为观察组,肿瘤标志物筛查正常受检者300例为对照组,采用现场问卷方式进行中医体质和生活方式调查。结果观察组中,平和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83,P0.001),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作息不规律、大量饮酒、经常吸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和存在偏食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阳性指标癌胚抗原常见于痰湿质(40.43%)和气虚质(22.70%),糖类抗原199常见于气郁质(38.71%)和气虚质(24.19%),甲胎蛋白常见于血瘀质(38.46%)和气虚质(23.08%),糖类抗原125常见于血瘀质(33.33%)和气郁质(19.0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常见于痰湿质(54.55%)和气虚质(22.7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常见于痰湿质(61.52%)和湿热质(23.08%)。结论本研究可有效掌握威海地区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受检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了解生活习惯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对临床改善患者偏颇体质、降低肿瘤标志物的阳性指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麻杏苓龙合剂对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我院240例外感咳嗽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麻杏芩龙合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外感咳嗽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改善情况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83%vs 6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vs 74.17%)(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抗生素使用天数也少于对照组(34 d vs 92 d)(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芩龙合剂具有宣肺散寒、清热豁痰、降气平喘的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咳嗽等临床症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养肝解毒散结(YGJDSJ)中药对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裸小鼠皮下移植人肝癌Bel-7402细胞,随杌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或YGJDSJ灌胃,1次/d,治疗3周后,剥离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生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YGJDSJ中药可以抑制Bel-7402人肝癌组织血管生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YGJDSJ中药可降低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YGJDSJ中药还可降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组织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YGJDSJ中药可以抑制肝癌血管生成,其机制与下调VEGF、HIF-1α和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关。  相似文献   
97.
王双双  熊清芳  胡一帆  陈妙洋  杨永峰 《肝脏》2023,(11):1280-1284
目的 探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RUCAM>6分且行肝脏穿刺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史、出入院时间、肝功能指标及病理等资料。结果 纳入148例患者,年龄为49.5岁,男女比例为1∶1.96。可疑肝伤损药物分别为中药、西药、中西药混合,所占比例分别为45.3%(67/148)、43.9%(65/148)、10.8%(16/148)。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60例(40.5%)。轻、中度肝损伤患者以炎症坏死型为主,重度及急性肝衰竭患者以胆汁淤积型为主。DILI的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Cramer’s V值为0.264(P<0.05)。结论 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中等相关。  相似文献   
98.
35例原发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2列原发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核素心理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及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固定隔绝对厚度≥13mm为诊断可靠标准IVS/LVPW≥1.8+SAM多见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核素心肌显像对超声心动因子不能诊断者可以补充其不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巩膜中BMP-2表达的变化,研究其在巩膜重塑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3~4周龄的C57BL/6小鼠64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形觉剥夺21d组(16只)、同龄对照组(16只);形觉剥夺28d组(16只)、同龄对照组(16只).形觉剥夺前后对所有小鼠进行带状光剪影验光检测小鼠眼球的屈光状态,游标卡尺测量小鼠的眼轴长度,造模后分别于21d和28d取小鼠的巩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巩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巩膜BMP-2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形觉剥夺21d和28d后,剥夺眼分别诱导出-1.60±1.03D和-3.10±1.19D的相对近视,眼轴分别拉长16±12μm和21±13μm,与自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行巩膜形态学观察,可观察到剥夺眼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眼B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与自身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7 BL/6小鼠形觉剥夺眼巩膜中BMP-2呈下调趋势,BMP-2可能参与了近视发展过程中的巩膜重塑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固齿方对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MC3T3-E1)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和无药血清组,各10只。含药血清组大鼠予补肾活血固齿方灌胃,无药血清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均灌胃7 d后抽取腹主动脉血制备成含药血清和无药血清。胎牛血清组为直接购买的PAA胎牛血清。分别用含10%含药血清、10%无药血清及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MC3T3-E1细胞24、48、72 h,检测MC3T3-E1细胞中ALP的含量。结果含药血清组培养24、48、72 h后MC3T3-E1细胞ALP含量均高于胎牛血清组及无药血清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牛血清组与无药血清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组MC3T3-E1细胞ALP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补肾活血固齿方可增强MC3T3-E1细胞中ALP活性,促进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且均有一定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