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危重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硬质气管镜检查术中适宜的气道管理及麻醉方案。 方法 选取134例危重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给予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加压给氧,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3 mg/kg,地塞米松0.4~0.5 mg/kg。呼吸窘迫不明显的119例患儿采用不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麻醉方式,已出现呼吸窘迫的13例患儿采取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麻醉方式;呼吸窘迫严重导致紫绀、意识不清的2例患儿由耳鼻喉科医师紧急置入硬质气管镜。术中根据血氧情况间断给予高频喷射呼吸机喷射给氧,高频通气频率60~80次/min,吸呼比1∶1.5,驱动压不超过60 kPa。术毕观察患儿呼吸及神志恢复情况,待自主呼吸恢复,刺激有反应后转回耳鼻喉科术后监护室或儿科ICU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果 134例危重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无严重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情况,无因屏气呛咳被迫退镜情况发生,无麻醉意外发生。1例患儿术前缺氧时间过长,术后8 h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儿术后缺氧改善,自主呼吸平稳,经治疗3~8 d后痊愈出院。 结论 硬质气管镜检查术中麻醉医师需根据呼吸困难程度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案,保证充分氧供,避免胃内容物误吸、气道痉挛,协助耳鼻喉医师尽快解除气道梗阻。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GSDMD对肺癌细胞A549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肺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肺癌组织中GSDMD的蛋白表达;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分别下调和上调了A549细胞中GSDMD的表达,并通过一系列体外功能试验,探索了GSDMD下调和上调对肺癌细胞A549生物学表型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GSDMD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其主要定位于肺癌的细胞质。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了稳定下调和上调GSDMD的细胞系A549-siGSDMD和A549-LV-GSDMD。BrdU细胞增殖及CCK8实验表明:下调GSDMD的表达抑制了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反之亦然;高内涵细胞运动试验证实:下调GSDMD的表达抑制了A549细胞的运动能力,反之亦然;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试验表明:下调GSDMD的表达,抑制了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上调GSDMD的表达,则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结论:GSDMD促进了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常见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存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对中耳积液行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  中耳积液检测阳性率28.0%。其中鼻病毒阳性率23.3%,显著高于其他病原体阳性率4.7%(χ2=21.705,P =0.000)。学 龄前患儿中耳积液检测阳性率33.7%,显著高于学龄期患儿阳性率16.3%(χ2=4.919,P =0.027),急性-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检测阳性率41.1%,显著高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0.2%(χ2=7.574,P =0.006)。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感染主要为鼻病毒,学龄前患儿及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亚急性期感染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初步观察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局部注射小剂量A型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BoNT/A HC)后对局部蛋白表达谱的影响,为探讨BoNT/A HC干预在体神经损伤后相关蛋白表达及其干预神经再生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复制大鼠单侧腰段脊髓损伤模型;采用SDS-PAGE及双向电泳观察不同剂量BoNT/A HC(2μg、4μg、6μg和8μg)对脊髓损伤后局部(包括损伤部位及其近头端部分脊髓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干预作用。结果:大鼠单侧腰段脊髓损伤2 d时局部脊髓组织结构明显破坏崩解,损伤波及左侧脊髓灰质及白质;脊髓损伤局部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于损伤同时局部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BoNT/A HC后,某些蛋白表达与单纯损伤组相比明显不同,而与正常组基本一致;双向电泳结果进一步显示,损伤局部注射6μg BoNT/A HC后2 d和20 d时,在不同等电点及不同蛋白分子量水平上,有10余种蛋白表达与单纯损伤组明显不同,呈向正常转化的趋势。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局部注射BoNT/A HC一定时间可影响损伤局部蛋白表达谱的变化,这种变化呈现由损伤造成的蛋白表达变化被转向正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观察记录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分析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血栓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以来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共481例,记录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记录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分析其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总体血栓发生率为4.8% (23/481),不同部位的肿瘤血栓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肠道肿瘤8.3% (3/36)、胃癌7.7% (9/117)、肺癌4.7% (6/128)、其他肿瘤2.9% (3/104)和妇科肿瘤2.1% (2/96);在23例血栓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确诊前2周发现血栓形成,占血栓发生的4.3%(1/23);有11例患者在确诊时及确诊后的前3个月发现血栓形成,占47.8% (11/23);有5例在确诊后3个月到6个月内发现血栓形成,占21.7% (5/23),其余6例血栓发生在确诊后的6个月到2年内,共占26.1%(6/23).其中有95.7% (22/23)的患者为中晚期,有69.6%(16/23)的血栓患者并无血栓相关症状.根据Khorana风险预测模型,高危患者的血栓发生风险高于低危患者.结论:应对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和预防,降低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个月4天,以吸气性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足月剖腹产第1胎,无缺氧史,出生体重3.3 kg.生后即出现吃奶差,1周后出现喉鸣,此后吃奶逐渐好转.入院前1个月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喉鸣音响亮,无抽搐病史.查体:神志清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哭闹时口唇青紫,双眼注视、追物不灵活,双眼球可见水平钟摆样震颤,前囟平坦,张力不高,四肢肌力、肌张力稍减低,双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电子喉镜检查:双侧声带外展受限,吸气、发音时均未见明显外展运动,声门裂约1~2 mm,声门下未窥及,喉部结构未见异常(图1A).诊断:双侧喉返神经麻痹(不完全性).入院诊断:①喉梗阻Ⅲ度,②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入院后第2天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困难缓解,喉鸣消失,吃奶及睡眠好,术后查头颅及颈椎MRI:T1W1脑实质未见正常髓鞘化表现.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呈对称性长T2信号影,双侧内囊后肢、小脑齿状核未见正常髓鞘化,呈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上述呈稍高信号影(图1B、C、D),印象:髓鞘化明显落后,考虑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遂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基因检测结果:PLP1基因发现c.149A>G的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第50号氨基酸由Tyr变为Cys(p.Tyr50Cys),为错义突变.该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结合临床表现诊断:PMD(先天型)并发双侧喉返神经麻痹.随访1年,患儿肌力及肌张力严重低下,不能竖头,不会翻身,不能独坐与行走,不会说话,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复查MRI显示脑白质髓鞘化仍明显落后,符合原诊断.  相似文献   
108.
陈恩国  王亚芳 《浙江医学》2022,44(20):2135-2138,2143
近年来,肺癌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飞速发展。对于晚期肺癌,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应用是处理肺癌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目前激光、电凝、氩气刀、冷冻消融术及光动力疗法等气道内肿瘤消融术、球囊扩张及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已很成熟,且在临床广泛应用;支气管内近距离治疗及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恶性气道梗阻。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术也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目前也在日趋完善。此外,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也可以处理肺癌的相关并发症,如气管或支气管食管瘘、肺癌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总之在肺癌治疗方面,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将长足发展。本文就近年来肺癌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常氧条件下的胃癌细胞及缺氧诱导的胃癌细胞中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lncRNA芯片技术检测常氧条件下的胃癌细胞,缺氧诱导的胃癌细胞中lncRNA表达谱的变异,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分析。结果:与常氧条件下的胃癌细胞相比较,缺氧诱导胃癌细胞中1.5倍以上变化并有显著差异(P<0.05)的lncRNA,确定为差异表达lncRNA。其中在三种胃癌细胞中的变化均在1.5倍以上的共254条,占所有lncRNA的3.6%;大于1.5倍上调的共136条,1.5倍以上降低的共118条;2倍以上上调的共30条;2倍以上降低的共25条;3倍以上升高的共5条;3倍以上降低的共5条。结论:缺氧诱导的胃癌细胞与常氧的胃癌细胞比较,ln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性表达的lncRNAs可能参与了缺氧环境下胃癌细胞多种恶性表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熊果苷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及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熊果苷的镇咳及祛痰作用 ,采用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松弛实验观察熊果苷的平喘作用。结果 给小鼠 ig熊果苷 5 0 ,10 0 ,2 0 0 mg/kg,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 ,咳嗽次数减少 (P<0 .0 5 ,0 .0 1) ;气管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P<0 .0 0 1) ;2 0 0 mg/kg熊果苷能延长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潜伏期 (P<0 .0 5 ) ;2 0 mg/m L熊果苷能极显著地对抗 1μg/m L 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 (P<0 .0 0 1) ,5 ,10 mg/m L 也具有较强的对抗其收缩作用 (P<0 .0 1)。结论 熊果苷能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 ,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 ;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 ,能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 ;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