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91.
目的:分析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术+重睑成形术治疗双侧单睑伴先天性重度内眦赘皮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双侧单睑伴先天性重度内眦赘皮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倒L成形法+重睑成形术,研究组行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术+重睑成形术,统计对比两组美观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眼裂状况(眼裂长度、倾斜度、眼裂角)、术后1个月和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值、睑裂长度(HLFL)、内眦间距(ICD)以及HLFL/ICD。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眼裂角、倾斜度小于对照组,眼裂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VS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10.87%(P<0.05);研究组美观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HLFL、HLFL/ICD高于对照组,IC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术+重睑成形术治疗双侧单睑伴先天性重度内眦赘皮者可矫正内眦赘皮,改善...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颈型颈椎病患者经筋异常表现形式,总结其分布规律,为颈型颈椎病针灸临床诊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上背部进行经络诊察,记录患者经筋异常表现类型、位置、所归属经筋。结果:(1)患者点状经筋病变部位共15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113例,病变频率94.2%),病变频率≥50.0%的共计10处;点状经筋病变以手少阳经筋(349例次)、足太阳经筋(333例次)居多。(2)患者线状经筋病变部位共10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77例,病变频率64.2%),病变频率≥50.0%的共计2处;线状经筋病变以足太阳经筋(251例次)为主。(3)患者面状经筋病变部位共8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井穴区(84例,病变频率70.0%),病变频率≥50.0%的共计3处;面状经筋病变以足太阳经筋(260例次)为主。(4)将点状、线状、面状经筋病变的分布进行综合统计,经筋病变部位共25处,高发区域主要为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肩井穴区、大椎穴区、C3-C5横突、肩胛外缘-小圆肌处;经筋病变主要集中在足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结论:颈型颈椎...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超声(P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19例宫内残留患者的PW及CDFI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测量其血流阻力指数(RI),并对其宫壁浸润情况进行分型.结果 4319例患者中,CDFI均可检测到滋养细胞血流信号,其中4295例滋养细胞血流信号局限于内膜周围...  相似文献   
94.
治神守气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在针灸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笔者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等古医籍以及现代文献,结合临床体会,总结梳理了治神守气的内涵,并指出治神守气是源于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诊疗动态观的特点必须采用的诊疗原则,在针灸临证过程中,治神守气不仅体现于单次诊疗的过程,还应贯穿到针灸诊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5.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搜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CT研究,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检索CNKI和WF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总结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针灸穴位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7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曲池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选取曲池(56)、足三里(53)、阳陵泉(53)、阿是穴(45)为主进行治疗,主要使用阳经经脉及督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25)运用最多。辨证选穴选取太溪(26)等"腧穴"结合使用八风、八邪、背俞穴等穴进行临床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96.
摘要:目的:探索灸法治疗腰痹病的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 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至2019的艾灸治疗腰痹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艾灸治疗腰痹病以温和灸、温灸器灸较为常用,治疗方法以艾灸配合针刺为主,其次为单纯灸法。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肾俞、腰阳关、命门、委中、大肠俞;腧穴分布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督脉;高频穴位多分布在腰背部、下肢部。关联性最强的穴组为肾俞-腰阳关;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两大类。结论:灸法治疗腰痹病以温和灸、温灸器灸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艾灸与针刺组合,同时艾灸取穴重视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及远部选穴,其结果可以为艾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