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1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在颅内胶质瘤术前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提高MRI对颅内胶质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瘤患者的MRI资料,使用Matlab软件提取病灶特征并使用Lasso软件(R语言3.4.0版)进行降维处理,降维后的特征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相关性分析,从而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且与肿瘤级别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特征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DWI序列降维后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像组学相关特征为:均值(P=0.04)、RMS(P=0.04)、Percentile 65(P=0.023)、Percentile-70(P=0.03)和Percentile-75 (P=0.009).DWI提取特征中Percentile-75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T2 WI序列及T1 WI增强序列未筛选出与肿瘤分级相关的参数.在热力图上DWI序列Percentile-75特征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较明显.结论:在T2 WI、DWI和T1WI增强三个序列中,DWI序列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效能较高,该序列上所筛选的特征参数中以Percentile-75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及其下游靶基因p63、生存素的表达水平.方法 实时PCR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中miR-203、p63、生存素mRNA的表达水平,miR-203以U6为内参照,p63和生存素以GAPDH为内参照;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基因p63、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与生存素、p63表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皮肤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41±0.11)倍,表达明显下调(t=3.16,P<0.05);其靶基因p63、生存素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79±0.63)和(3.43±0.46)倍,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4.72、4.35,均P<0.05);靶基因p63、生存素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40±0.23),(3.49±0.14)倍,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3.87、4.36,均P<0.05).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mRNA与生存素mRNA呈负相关(r=-0.36,P<0.05),与p63 mRNA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miR-203及其下游靶基因p63、生存素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制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 containing uricase from candida utilis, UCCNLs)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活性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CCNLs,以包封率、最小多分散指数、粒径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体外降尿酸活性。考察4,25 ℃纳米粒的稳定性。结果 醚水比为3∶1,脂醇比为1∶1,投药量为2 mg时,UCCNLs的平均包封率为64.24%,平均粒径为206.73 nm,多分散系数为0.247,Zeta电位为-37.33 mV。将尿酸从0.595 mol·L-1降至正常水平UCCNLs所需时间约为游离酶的一半。UCCNLs在4 ℃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采用逆向蒸发法可制备UCCNLs,工艺简便,包封率高,稳定性较好,体外降尿酸效果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表征其理化性质,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表观溶解度、粒径和Zeta电位,用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了复合物的形成机制,MTT实验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优化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吴茱萸碱的投药分子比为2∶1,吴茱萸碱的反应浓度为2.5 mg·mL-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0 ℃和3 h,复合率可达94.15%,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原料药的3.4倍,其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43.4 nm和-44.21 mV,IR和DSC分析结果提示,吴茱萸碱和磷脂之间存在非极性相互作用,MTT实验表明,制备成复合物后EVO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所降低,表现出折中效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高,制剂水溶性有所改善,为吴茱萸碱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纤连蛋白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Western 印迹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比较ALK1在14例健康人和12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设计针对ALK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利用转染试剂将ALK1 siRNA瞬时转染至原代培养的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转染后的细胞分两组,一组用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培养,另一组在OPTI-MEM中加入转化生长因子?茁1(TGF?茁1)。培养72 h后,Western 印迹检测纤连蛋白和PAI-1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Western 印迹和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ALK1在健康人和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成纤维细胞中ALK1位于胞膜和胞质中。转染了ALK1 siRNA的成纤维细胞其ALK1、纤连蛋白和PAI-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90%、58%和31%。TGF?茁1可显著促进对照siRNA组成纤维细胞表达ALK1、纤连蛋白和PAI-1,而ALK1 siRNA则显著抑制TGF?茁1诱导的ALK1、纤连蛋白和PAI-1的增加。 结论 TGF?茁1可通过ALK1诱导成纤维细胞纤连蛋白和PAI-1的表达,ALK1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化病中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尿酸酶(uricase, UA)复合纳米脂质体(catalase and uricase nanoliposome, CULP)中过氧化氢酶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CULP,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测定CULP及CA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大鼠静脉注射过氧化氢建立高过氧化氢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静脉注射CULP和CA,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过氧化氢的浓度。结果:CULP的平均粒径为1 000 nm。CULP和CA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为8.0和7.0。在同一温度和pH条件下,CULP中CA的活性高于游离CA;且CULP在大鼠体内降低过氧化氢浓度的能力高于游离CA。结论:CULP在大鼠体内降低过氧化氢水平的能力优于游离CA,为过氧化氢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半夏提取物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50 mm,1.7 μm),流动相水-甲醇不同比例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5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尿苷在2.033 ~ 20.33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 788X-3 556(r=0.999 9),平均回收率98.65%,RSD 2.12%;鸟苷在1.098 ~ 10.98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25 378X-325(r =0.999 9),平均回收率98.21%,RSD 2.32%;腺苷在0.201 2~2.012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0800X-59(r=0.9999);平均回收率98.54%,RSD l.91%.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有效地测定半夏提取物中尿苷、鸟苷和腺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8.
皮肤转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2岁.因左侧骶尾部酸痛2个月.额部头皮出现结节1个半月,于2004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骶尾部出现酸痛,在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后略有好转,但停药后酸痛加重.  相似文献   
59.
患者男,44岁.背部肿块半年来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背部出现黄豆大小丘疹,无疼痛,无瘙痒,未予治疗.后来皮疹渐增大,同时数目增多,肿块主要分布于上背部及肩部,偶有轻度疼痛,曾于当地卫生院抗炎治疗2周(具体药物不详),肿块无明显消退,为明确诊断来本院.发病来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关节痛等全身不适.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足底内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9例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三种皮瓣AOFAS踝-后足评分、损伤部位、触觉、压觉(Semmes—Weinstein单丝法)、动态和静态两点分辨觉(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瘢痕挛缩程度。【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I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三种皮瓣的AOFAS踝-后足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2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