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5%~50%,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预后差,生存期短。临床回顾性分析已证实术后放化疗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传统静脉化疗到达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来对116例胶质瘤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在肿瘤腔内留置Ommagy化疗囊,术后2周开始用盐酸尼莫司汀行静脉全身化疗及瘤腔局部化疗,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Kozlowski型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Kozlowski type 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SMDK)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本文报道了1例SMDK患者家系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1例SMDK先证者及其患病母亲及5例健康家庭成员,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进行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亚家族蛋白4编码基因(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4,TRPV4)16个外显子Sanger测序,并以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基因突变分析的对照。同时对先证者和其母亲进行体格,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临床表现为髋内翻畸形,膝外翻畸形,脊柱侧弯且伴有干骺端的改变。Sanger测序显示TRPV4基因(c.1781GA)杂合突变,其他家族成员及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的TRPV4基因1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1781GA)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4.
汪纯 《自我保健》2010,(6):45-45
不当的减肥方法会给人们带来很大危害。对于维持骨骼的健康来说,保持正常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勇华  张浩  汪纯  岳华  章振林 《上海医学》2012,35(1):77-79,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腰背疼痛24年,左下颌骨缺失4年”于2008年6月27日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0岁时从楼梯上摔下,致左腿胫骨骨折,经石膏固定,未行手术.当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钙正常(具体不详),血磷低.短期服用磷酸氢钠片,数年后复查血磷正常.16岁以前双下肢常抽搐,其后未治疗,不再抽搐.17岁时因从高处跳下,逐渐出现腰部疼痛,2个月后摄X线片示,脊柱多发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遂卧床70余天,服用鱼肝油、三七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逐渐好转.25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脊柱疼痛,于当地医院住院,多次查血钙为1.6~2.3 mmol/L(正常参考值为2.10~2.55 mmol/L),血磷不详.  相似文献   
16.
骨硬化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骨病,主要由氯化物通道7(chloride channel 7, CLCN7)或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1(T cell immune regulator 1,TCIRG1)等基因突变引起破骨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造成骨吸收和重建障碍,导致全身性骨硬化和骨脆性增加,引发病理性骨折;严重者可出现颅神经病变、肝脾肿大、造血衰竭甚至死亡。根据临床严重程度,遗传性骨硬化症分为恶性型、中间型以及良性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型和部分中间型骨硬化症的有效方法,对于良性型则以支持治疗为主。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模式可提高骨硬化症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普拉固是唯一的亲水性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在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广泛应用.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有严重的脂代谢紊乱,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在这组人群中,普拉固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如何?就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鼠去卵巢后血清酶和骨元素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后血中3种磷酸酶和骨元素的变化,探讨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的原理。方法 60周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平均体质量(385&;#177;13)g,手术前取血,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性切除卵巢,继续饲养6个月后,取血清测定上述3种磷酸酶活性,30只大鼠全部处死。取髂骨,测定骨的元素含量。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定骨的钙、镁、钠、锰、锶和钾元素的含量。结果 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21.2&;#177;7.1),(19.3&;#177;4.8)和(15.1&;#177;3.5)U/L,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15.4&;#177;5.8),(12.9&;#177;2.4)和(5.6&;#177;1.1)U/L,摘除卵巢后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lt;0.001)。大鼠切除卵巢后实验组髂骨镁元素含量为(4.32&;#177;0.20)mg/g,对照组为(5.12&;#177;0.15)mg/g。实验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2.40,P&;lt;0.001)。钙、钠、锰、锶和钾元素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大鼠去卵巢6个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髂骨的镁元素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血中3种磷酸酶和骨元素的变化,探讨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的原理。方法60周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平均体质量(385±13)g,手术前取血,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性切除卵巢,继续饲养6个月后,取血清测定上述3种磷酸酶活性,30只大鼠全部处死,取髂骨,测定骨的元素含量。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定骨的钙、镁、钠、锰、锶和钾元素的含量。结果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21.2±7.1),(19.3±4.8)和(15.1±3.5)U/L,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15.4±5.8),(12.9±2.4)和(5.6±1.1)U/L,摘除卵巢后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大鼠切除卵巢后实验组髂骨镁元素含量为(4.32±0.2O)mg/g,对照组为(5.12±0.15)mg/g。实验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2.40,P<0.001)。钙、钠、锰、锶和钾元素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去卵巢6个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髂骨的镁元素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及与雌激素B受体(ESR2)基因Alu Ⅰ多态位点的关系,明确是否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方法为前瞻性研究,入选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平均年龄(64.2±7.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一次及钙尔奇D600mg每天一次治疗一年。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2-4及左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利用PCR-RFLP检测ESR2基因Alu Ⅰ多态性。结果67例患者完成阿仑膦酸钠一年治疗,患者腰椎2-4和髋部的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腰椎24上升(5.48±4.68)%、股骨颈上升(1.77±4.72)%、大转子区上升(3.81±5.10)%、转子间上升(2.60±3.14)%、总髋部上升(2.50±3.14)%(P值均〈0.01);在本研究人群中未发现ESR2基因Alu Ⅰ位点的AA基因型,Aa基因型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4%和89.6%。治疗前后腰椎和左髋各部位骨密度变化百分比在aa和Aa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疗效显著,腰椎骨密度的升高超过髋部,但骨密度的变化与ESR2基因Alu Ⅰ多态性不相关,不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该基因多个多态位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