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器官移植后病理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可引起许多疾病以及移植后器官的功能降低等,给麻醉带来新的课题,本文概述了器官移植后病人生理功能、免疫活性以及脏器功能的变化,探讨器官移植后实施外科手术的麻醉问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手术前硬膜外注射氯胺酮、吗啡、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上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n=15);Ⅱ组(吗啡加布比卡因M+B组n=15);Ⅲ组(氯胺酮-吗啡-布比卡因;K+M+B组n=15)。Ⅰ、Ⅱ、Ⅲ组术前30min分别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9%生理盐水6-7ml,0.5%布比卡因6-7ml加吗啡1mg混合液;0.5%布比卡因6-7ml加氯胺酮20mg和吗啡1mg混合液。三组术后均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治疗。结果:Ⅲ组术后72h吗啡总用量最少、VAS评分最低,与Ⅰ、Ⅱ组比较P<0.05-0.01,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呼吸循环抑制。结论:术前硬膜外预先注小剂量氯胺酮、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3.
腹腔内注布比卡因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内脏和肩部疼痛往往比腹壁疼痛更明显。为此,作者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腹腔镜窥视下实施胆囊切除术病人进行腹腔内注布比卡因镇痛的观察。麻醉前1h口服咪达唑仑,静注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插气管导管,吸1%氟烷—33%氧化亚氮—66%氧,间断注泮库溴铵维持麻醉。调节通气使呼气末PCO_2保持在30~35mmHg。腹腔盲插Veres针,吹入CO_2,使气腹压力维持13mmHg,随机将病人等分成两组:Ⅰ组(n=40),将  相似文献   
24.
化合物A     
二氧化碳吸收剂接触七氟醚{CH2F-O-CH(CF3)2,可降解成不饱和的乙稀醚类[CH2-F-O-(CF2)(CF2)],称之为化合物A(compound A),现已证实化合物A对大鼠有肾毒性,当临界量达150 ppm/h至314 ppm/h时即可发生肾脏损害,(约相当于七氟醚75 ppm 2 h),如超过此阈值则肾坏死的严重程度直接与化合物A的ppm-hr呈正相关。虽然用大鼠作实验证实化合物A的肾毒性作用,但人体的临床实践对肾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25.
围术期乌拉地尔降压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例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用乌拉地尔降压,结果表明:乌拉地尔降压效果显著,在注药3分钟后收缩压与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约可持续60分钟。注药5分钟后舒张压下降也明显(P<0.05),约可持续25分钟。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6.
患儿需做某些检查或诊治操作时往往因环境改变、不安、哭闹、挣扎、恐惧或疼痛等不能配合。例如做 X线体层摄影 (CT)、磁共振成像 (MRI)、各种穿刺置管或石膏固定等 ,往往需给患儿镇静镇痛。但镇静镇痛处理不同可对患儿意识、感觉或注意力造成程度不等的影响。镇静前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在给患儿镇静镇痛之前必须对患儿的情况有充分了解 ,才能选用合适的药物及恰当的剂量 ,其中特别容易发生不良后果者包括 :(1) 12个月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小于 3个月者 ;(2 )气道有异常 ,如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者 ;(3)呼吸异常 ,如哮喘、气管或肺发育异常、急…  相似文献   
27.
有关患儿的镇静和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静注吗啡以及疼痛刺激均使脑脊液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多。静注吗啡的镇痛作用可因鞘内注阿托品而减弱。鞘内注新斯的明抑制脊髓乙酰胆碱的代谢从而能镇痛,而且没有椎管内注阿片类制剂所致的副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鞘内注新斯的明后对脊髓血流、神经组织学、行为神经功能等均无影响,也未见任何毒性反应。作者为了评估择期剖宫产产妇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安全性和镇痛效果以及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特选择体质及健康状态良好的24例足月妊娠有明显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喉罩置入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解剖位置的影响,探讨超声引导辅助对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价值。方法 80例喉罩通气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解剖标志定位法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穿刺组(B组)。在低位(锁骨上窝约1 cm水平)、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水平)及高位(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约平甲状软骨水平),观察所有患者喉罩置入前后颈内静脉直径、颈总动脉直径、二者间距离及二者重叠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一针成功率、穿刺时间及误伤动脉、血肿形成、损伤神经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喉罩置入前后,低位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的距离变化、部分重叠率、完全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颈内静脉直径变化、二者间距离变化、完全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位颈内静脉直径变化、二者间距离变化、完全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组一针成功率高于A组(P<0.01);B组穿刺完成时间短于A组(P<0.01);B组误伤动脉、血肿形成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或0.01)。结论喉罩置入充气会导致患者颈内静脉直径及其与颈总动脉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尤以处于中位水平时改变最为明显,不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有利于提高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 75例ASAⅡ或Ⅲ级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S组).记录各组臂丛神经阻滞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三组局麻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S组和U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S组(P<0.05),辅助用药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S组(P<0.05);US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U组(P<0.05),三组均无病人改全麻.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用于老年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