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探讨miR-494 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 通路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 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大鼠模型组( 模型组)、转染miR-494 inhibitor 脓毒症大鼠模型组(miR-494 inhibitor 组)。Masson 三色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病变程度,ELISA 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印迹检测NF-κB 的蛋白表达, TUNEL 检测肾小管细胞凋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及尿液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 尿蛋白定量(UTP)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miR-494 inhibitor 组大鼠肾组织中miR- 494 表达量均升高,但miR-494 inhibitor 组大鼠miR-494 表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miR-494 inhibitor 组大鼠血清 中Scr、BUN 和UT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miR-494 inhibitor 组大鼠血清Scr、BUN、UTP水 平显著降低。假手术组肾组织结构完整,miR-494 inhibitor 组肾小球间质增多,肾间质增宽,炎症细胞浸润严重。 与miR-494 inhibitor 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球硬度增加,肾小管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更加严重。假手术组大鼠白 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 的表达水平最低,模型组大鼠IL-6、TNF-α 和IL-1β 的表达最高; 与模型组比较,miR-494 inhibitor 组大鼠IL-6、TNF-α 和IL-1β 的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比模型 组低,但高于假手术组。miR-494 inhibitor 组中大鼠NF-κB p65 蛋白表达比模型组低,但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miR-494 低表达可抑制脓毒症大鼠NF-κB p65 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肾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方法 20例非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年龄76岁.Ⅰ期患者10例,Ⅱ期1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伽玛刀分次立体定向放疗(SBRT)3~6 Gy×8~15次,2~3周完成,采用50%等剂量曲线包绕95%以上PTV,边缘剂量39 ~ 56 Gy,中心剂量78 ~ 112 Gy.在入院后、治疗结束后1、3、6和12个月至病情进展或者死亡,根据EORTC QLQ-LC43中相关变量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价,比较放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20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为80%,原发病灶完全缓解率为35%.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5%、95%;l、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80%、50%;1、2、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5%、64%、33%.3年失败率为20%,5%为PTV内进展.治疗期间无3级及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15%的患者出现1~2级放射性肺炎.年龄、性别、有无病理诊断等临床因素与患者生存相关性较弱(P>0.05).生存质量中情绪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和咳嗽有不同程度改善,躯体功能、疲倦、食欲减退和失眠无加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BRT对于老年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局部控制率高,不良反应作用小,生存率尚可,能明显改善情绪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x抗体(抗-HBx)、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Fas)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98例,按照病情不同分为慢性HBV携带者(ACS)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LC)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组,另选取该段时间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as、抗-HBx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测定HBV-DNA含量。 结果 HBV携带者(ACS)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LC)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组外周血Fas水平分别为(69.17±10.56)ng/L、(184.38±99.23)ng/L、(241.29±101.14)ng/L、(252.78±100.47)ng/L,健康对照组外周血Fas水平(13.16±11.25)ng/L,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151,P<0.05)。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F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慢性HB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外周血Fas在ACS组、CHB组、LC组、HCC组依次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慢性HBV感染者组间两两比较,Fas水平在HCC组和LC组均高于CHB组和ACS组(P<0.05)、CHB组高于ACS组(P<0.05);抗-HBx阳性组Fas水平均高于抗-HBx阴性组(t=2.604,P<0.05);ACS组、CHB组、LC组、HCC组的HBV-DNA依次增加,相关分析显示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含量与Fas呈正相关(r=0.627,P<0.05)。 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抗-HBx、Fas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为临床慢性HBV感染者的分期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1期间23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共有28名患者在体外循环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本组调查患者出现轻度脑损伤的有13例,占46.4%;中度脑损伤的有9例,占32.1%;重度脑损伤6例,占21.4%。结论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及时准确的处理体外循环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或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26.
樊晶晶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76-476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双手对新生儿全身各部位皮肤和肌肉进行科学、有规则、有次序、有手法、有技巧的轻柔爱抚与温和的按摩,让皮肤通过温和的刺激在感觉、触觉上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安慰。我院于2000年12月开始对;200例新生儿进行抚触,效果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乌药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小鼠模型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乌药叶总黄酮的降脂作用。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脂肪肝动物模型,以不同剂量(50,100,200 mg/kg)的乌药叶总黄酮给小鼠每天灌胃,连续4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观察其对肝脏脂质系数(肝脏TC、TG)、脂肪系数、动脉硬化指数(AI)、体重以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并利用棕榈酸钠(Sodium palmi-tate,PA)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通过油红O染色法检测乌药叶总黄酮对细胞内脂滴沉积的影响。结果在小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中,乌药叶总黄酮的中、高剂量均能一定程度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其中高剂量组TC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乌药叶总黄酮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肝脏脂质系数、脂肪系数、AI及体重,并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随着乌药叶总黄酮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中脂滴形成明显减少。结论乌药叶总黄酮有较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